浅谈刀郎成功给予的启示,略述教员文艺方针,兼说那英她们的丧

随着刀郎的复出巡演,关于刀郎的话题迅速火爆全网,社会给予的关注程度,堪比80多年前教员《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关注程度,并不是说对社会的推进作用。对于社会的推进作用,刀郎巡演与教员《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在一个能级)。刀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刀郎音乐的感召力、影响力,在中国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人能及。刀郎成功带来的启迪,也已超越了音乐领域,对于各行各业的人们,具有普遍性的启示意义。

相比之下,那英他们从繁华走向落寞之丧,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当下浮躁的社会,提供了反面教材之范例。

综合起来,他们给予社会如下三个方面的启发,尤为特别显眼。

一、方向决定成败。成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失败则为人们避之若鹜。但怎样获得成功却是众说纷纭。自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来,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法是细节决定成败,至今还被人广为传颂。果真如此吗?刀郎的成功给出了另一种解读,且更有说服力。这就是方向更能决定成败。方向不对,无论细节处理得多好。都不会成功。成功了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遭至失败。那英就是生动的佐证。

就刀郎的演唱来说,细节处理得并不十分到位,甚至高音部分还给人一种疲惫感。穿着方面更是“无细节”,跟平常穿的衣服没有什么两样。相比那英的澳门演唱会的衣着打扮,刀郎确实很“土”。

也正是刀郎的“土”,代表着一种与那英完全不一样的音乐路子,即我们常说的方向,并决定了刀郎与那英演唱会的不同效果:一个火爆,一个冷清。

方向是个政治术语,其内涵却是大众化的。方向的内涵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内涵不同,方向不同。

刀郎走的是平民路线,为老百姓创作。那英走的是精英路线,为精英歌。这也决定的两人的审美不在一条道上。刀郎的音乐在那英的眼里确实没有审美。那英的审美是她内心深处的高人一等。她打心底里就看不起普通人,也不愿意屈尊降纡,去了解普通人。那英对刀郎的愤怒也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刀郎和那英,根本就是两类不同的人。

只是,那英没有搞清楚,她开演唱会面对的对象是谁。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精英?如果真有那么多的精英,那么,精英就不是精英了。那英应该在精致的演播厅里开她的演唱会,就唱给那么几个精英听。但这样,那英念兹在兹的进账问题就成了大麻烦了。那英陷入了事业发展与人生理念的悖论里。由此也可以断定,那英很痛苦。

刀郎则不一样,他了解普通人,是普通人的歌者。普通人从刀郎的音乐里,形象里,一举手一投足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多,99.9%的人都是普通人。成都体育馆、广州体育馆、南京体育馆等等,世界上没有那个体育馆能容得下这么多的普通人。容不下,那就只能把容量从体育馆场馆内扩容到场馆外。这便有了刀郎每场演唱会,场外都有数万人与场内互动的原因。

由此看来,坚持为大多数人,无论各行各业,都是正确的方向。这不仅是个事实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世界是由人构成的,离开了人,就无所谓世界了。就为那么几个精英而抛弃绝大多数普通人,又何尝不是给自己圈牢呢?守着一棵树而扔掉整个森林,这不但是方向性的错误,也是认知上的严重缺陷。人一旦有了这样的缺陷,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有什么前途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观点并不是我们的观点,而是教员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的观点。就此而言,刀郎也是教员思想的受益者。那英呢,连国庆节与劳动节都搞不清,自然是没有读过教员的书。以她的那“猪脑子”(那英恩师谷建芬对那英的评价)智商,自然是悟不出这样的道理的。那英的悲催即源于此。尽管那英的音乐天赋不错,唱法、技巧都能运用自如,无奈在坚持什么样的方向这一根本问题她搞错了,也就注定她就这么个出息了。

当然,谁也没有把谁一棍子打死的权力,但那英已经年过半百,思想已经趋于僵化,观念已经基本固化,要改造好,已经很难,这也是事实。

二、态度决定结果。具体到事实层面,就是一个怎样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光是服务普罗大众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服务精英同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服务大众也好,还是服务精英也罢,都必须搞清楚你服务对象的需求。当然,对于服务精英而言,从根本上就方向错了,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前途。

这个世界上,坚持为大多数服务的人并不少,包括很多普通人本身,也都是在干这种事,也都在坚持同样正确的方向。为什么刀郎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其他很多人没有获得刀郎这样的成功呢?这里面关键性问题,就是怎样服务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服务就是贴心服务。于是,态度就十分重要且关键了。说之重要,是因为态度决定你能不能了解你的服务对象;说之关键,是因为你的服务对象才是真正的创作源泉。

这样一来,态度就成了联通你与你的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你的服务对象等待你去发现,你把从你服务对象那里发现的第一手资料加以提炼,产生精品力作,又去回馈你的服务对象。这么一来二往,不知不觉中,你也“学可为帝师”,想不成功都很难了。

在教员那里,态度问题囊括人的思想和实践,是各行各业包括革命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而且,在教员看来,态度问题高于文凭学识。

刀郎无疑是教员思想的真实践行者。他的文凭并不高,读完中学就没读书了,开始闯社会。他的优势在于他的创作态度。于他走到哪里,都坚持跟那里的普罗大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愿,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刀郎的足迹,遍布全国很多地方。可以说,刀郎的所有作品,都是他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时代的结果。

刀郎通过实地采风,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且不失时代感的作品,还推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还传承发扬了中华文化。

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诞生地在广袤而神秘的新疆。据刀郎的挚友、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石明透露,刀郎曾在新疆长时间居住,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深入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2002年的第一场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描绘了新疆冬日的美景,更融入了刀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

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同样出自新疆的,还有《冲动的惩罚》和《情人》等经典歌曲。这些作品不仅旋律动人,歌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更是使人流连忘返。刀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新疆人民的情感世界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作品中,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有对人生波折的反思与感悟,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如果说新疆是刀郎音乐创作的起点,那么江南水乡则是他音乐旅程中的又一重要站点。在苏州的那些年里,刀郎漫步于古镇小巷,聆听吴侬软语,感受那份温婉与古朴。他不仅在江南的山水间寻找灵感,还特意拜师学习琵琶演奏,将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山歌寥哉》。这首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展示了刀郎音乐的魅力。

除了新疆和江南,刀郎的音乐足迹还遍布了全国各地。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他不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弹词话本》和《如是我闻》等专辑,就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创作出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刀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与宁静。

相反,那英她们却不懂得态度决定成果的道理。本是要为精英服务的,可她们却把自己当成了精英。当然,把自己当成精英也未尝不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问题是,把自己当成精英得干精英的活才是呀。一天到晚,沉迷于“未曾开言先转腚”的那些事,主打一个《雾里看花》,结果是失去了大众,也失去了精英,最后连自己是谁也陷入了迷茫。

在我们看来,那英那帮人,现实的处境真的很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想攀龙附凤、逢迎拍马上位,又找不到主子。纵是找到了主子,所建立起来的依附关系,终究也不会长久,更是与成功无缘。纵是得到了这种貌似成功的东西,最终也只能是苦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你可以专注于你的服务对象的态度。若是社会不和谐,那么,你的态度也要有所改变。你在专心于你的服务对象的同时,还要关注你服务对象之对立面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你逃避不了的。如果能能逃避,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你并没有对你的服务对象施以贴心服务。而就当下的社会状态来说,两极分化严重,阶层对立尖锐,显然并不是特别和谐的社会。

正是因为刀郎是贴心为普罗大众而歌,才会有《罗刹海市》这样的讥讽作品问世。《罗刹海市》关注的是普罗大众对立面的人和事,但同样获得了普罗大众的巨大反响。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普罗大众自己,而是在于社会。是社会的撕裂、分化和离经叛道造成的。

相比之下,那英她们那帮人对于社会整体性的关注与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几十年来,除了拾人牙慧,就是被人《征服》,就是这方面的明证。这也导致了她们的门可罗雀甚至成了被人讥讽的对象。

三、艺术需要超度。我们这里说的超度与宗教意义的超度是有区别的。宗教里的超度侧重于帮助亡灵脱离苦难,亦或救拔沉沦亡魂,使之登入极乐世界。我们这里所说的超度,是指作品具有引领人、升华人的功效,这样的作品才会蓬勃而起,感化人,被人传颂。这是文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目标。不能实现这样的要求和目标,那么,文艺作品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不可能有生命力,搞文艺的人也就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还得改行才行,要不然还有饿死的可能。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强调文艺的功利性,而是摆的客观事实。无论是谁,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吃饭才行。搞文艺的人饭钱都挣不到,显然是不能提倡的。我们说超度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要求,道理也在这里。

近日,我们在手机上看了杨坤演唱的新歌《痒》,什么“越慌越想,越慌越痒,越骚越痒……”都是些神马玩意?这样的音乐,不但与超度不着边,还让人特别恶心,也让音乐回到了原始荒野时代。我们也奉劝杨坤不如早点改行。

超度一词是我们的时兴话,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在教员那里,叫做提高。怎样提高呢?教员给出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刀郎无疑是贯穿了教员的观点——不管他有没有读过教员的书。刀郎的歌词写的好,曲也谱得好。使他的作品无论是客观叙事还是登高远眺,都能给予人们深刻的感动或启迪。

所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说白了,就是要看到也要承认你的服务对象并不是十全十美,他们身上也有毛病,而且,有的毛病还不小。当然,他们身上的优点更应该肯定和张扬。文艺创作就是要帮助你的服务对象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文艺工作者也一样,也有优点和缺点。正因为这样,文艺批评就特别重要。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本文里“兼谈那英她们的丧”。

这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仅有天赋不行,仅有热情也不行,还要有汗水。这汗水还不是普通的汗水,而是“智慧的结晶”。它不但要求创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正确的创作态度立场,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服务对象,完成自己的“修身养性”,铸就自己纯洁善良的灵魂,升华自己伟大高尚的人格。又要发现服务对象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其化性起伪的超度。要求创作者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既要虚怀若谷,又要有突破的勇气;既要真诚朴实,又要坚韧不拔,既要目光敏锐和深邃,又要善于提炼;既要怀德赤子,笃行不怠,又要发动顿悟,捕捉灵感。如此等等,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引领时代的力作。

对此,刀郎基本都做到了。特别是近十年来,刀郎为了创作,他几乎到了安忍不动如大地的程度。主流对他的排斥打压、别人对他的不解与质疑,十年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写在他脸上的岁月痕迹明显要比那英她们深刻等等,都在说明,刀郎这十年,他在潜心超度。

从现实意义、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来说,超度无疑是至高无上的道。这道,不但把这个世界的“玄机”了然于胸,也让这个世界为之崇拜。相比之下,那些一味把心思用在技法和感官刺激的做法,就不知差一哪里去了。

话题至此,就不得不说汪峰了。说汪峰是音乐才子一点也不是什么夸张。但他的“道行”远不及刀郎。比如,他把婚姻感情当成试用品,试了一次又一次。由此,也使他不但走向了江郎才尽,基本失去了创作能力,原先的那些东东,也让人徒增不信任。汪峰若不改弦易辙,没落也会很快。

整体来看,当下的艺人,只有刀郎完成了自我超度。刀郎看世界看人的目光已经没有了戾气和怨恨,都是慈悲。刀郎已经淡泊了名利而回归了真我。他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把天量巨款捐给慈善机构。他的音乐饱含对人生、对生命深情抱拥,饱含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他已经不在意道貌岸然的乔装打扮,平常是什么样子,舞台上就是什么样子。情到深处,他会与观众一起放声大哭,宣泄和疏通内心的“堵塞”。

如果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话,那么,品格的修为和超度,则会让人的灵魂匍匐,且表现为情不自禁,就像信徒对偶像的崇拜一样。

53岁的刀郎复出,尽管他已经不再青春,形象也不朝气,可他却能超度众生,超度这个世界,包括超度原先排斥他的那英和汪峰。他们两人都分别用短视频的方式,向刀郎道歉和致敬。刀郎的如此魅力,不仅在于他的音乐,还有他的人品,他的自我超度。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渡己渡人。致敬刀郎先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浅谈刀郎成功给予的启示,略述教员文艺方针,兼说那英她们的丧
那英杨坤封杀刀郎是不是真的
杨坤表示那英从未批评过刀郎,我也同样没有说过刀郎的不是
刀郎不再沉默:吐槽那英的人品毫不留情!说出细节惊呆所有人
张颂文被那英说“唱歌不行”,成第二个刀郎
刀郎亲自回应多年前的那英……
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之前一直传的那英说听刀郎的歌都是农民……
没想到现在还能吃到那英刀郎的瓜……
2024年刀郎复出再次引发热潮!网友们纷纷指责当年作为评委否定刀郎的那英!
什么情况?刀郎演唱会上观众齐声呼唤那英,刀郎因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网址: 浅谈刀郎成功给予的启示,略述教员文艺方针,兼说那英她们的丧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32001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