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松平常的菜园,何以作为3000年欧洲文明史的窗口?| 读书日签

原标题:稀松平常的菜园,何以作为3000年欧洲文明史的窗口?| 读书日签

看似平平无奇的菜园中,能看出怎样的历史?《菜园简史》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千年菜园微观史,展现了菜园从 15 世纪至今在欧洲作为人类农业的起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的非同寻常的作用和价值。

基于丰富的原始材料,本书刻画了西方社会中,菜园如何成为和承担了浪漫主义田园的象征,与局促阴暗的城堡相区分,代表一种自然诗性的生活方式。本书论述了菜园里香在城市的格局变化中产生的重要印象,从西方郊区城市普遍拥有花园和草坪,到菜园为城市边缘人提供工作和交流社区,就是菜园所代表的田园理想的现代延续。

弗洛朗·凯利耶 著《菜园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出版

以下内容摘自《菜园简史》序言,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历史学家诺埃尔·库莱(Noël Culet)在1967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菜园史的文章,开篇写道:“人们没有认识到菜园(jardin)1的重要性。”这一说法如今仍然适用。在有关风景和园林历史的研究中,菜园的地位十分可怜,相关著述颇为贫乏,比起花园研究,可谓天壤之别。毕竟,菜园这种园子不是太常见、太普通了吗?相比于灌木林里巴洛克式的惊喜,以及英国中式花园2的奢华,菜园里的卷心菜、胡萝卜以及生菜只会显得卑微寒酸。没人会把哪个菜园誉为“智慧之园”或“感性之园”。

然而,最初的园子却都是生产食物的菜园。最初的乐园伊甸园以及西方文学中的第一个园子阿尔基诺斯园(le Jardin d’Alcinoos)(《奥德赛》第7卷),都是提供食物的菜园。除指向过去有权有势者的花园住宅外,在西方,“jardin”一词在很长时间内指的就是“菜园”。15世纪末期以来的大多数所谓园艺书籍都在讨论蔬菜和水果种植,而不是黄杨木、草坪或水景的打理。在诸如“一道园艺菜”(un plat de jardinage)、“驾驶园艺车去市场”(mener une voiture de jardinage au marché)或“从事园艺”(faire du jardinage)等表达中,“园艺”一词都包含了“蔬菜”之义。把花园和菜园严格区分的做法,其实是忘了中世纪的“草药园”(jardin herbes)和伟大世纪3的贵族果蔬园都既是花园,也是菜园,这和20世纪社区园圃1的使用方法如出一辙。

但是,自从人类定居以来就伴随左右的菜园,却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尊重,我们说谁傻的时候,不经常说他“傻得像卷心菜”2一样吗?菜园似乎被定义为“平淡无奇”“家庭日常”“且缺乏创造力的种植空间”。如果说得更难听些,菜园就只是残存在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古旧之物。然而,菜园的悠久历史却展现了其完全不同的一面。哪怕仅仅考虑到植物的驯化、杂交和选择,这段历史也首先是一段现代性的历史。我们菜园里的洋蓟最初是来自地中海沿岸的野生蓟。部分美洲植物演化为欧洲品种的过程也发生在菜园中。可以看出,改造自然的艺术就诞生在这些菜园里。

从词源上来看,“菜园”(potage)里有个“锅”(pot),它生产锅里的蔬菜,所以不值一提。但菜园里也种植香草、药材和水果鲜花。有了这些鲜花,玛戈(Margot)小姐就能在婚礼时制作花束。3另外,菜园里常常还养着一些牲口。但是,有关食物的历史却并没有怎么提及菜园。由于资料的匮乏,历史学家只能依照修道院和贵族菜园来衡量菜园的重要性。20世纪以前,计算菜园对家庭的食物供给量是不可能的。不过,即使无法精确计算多少菜园产品是用来自我消费的,我们在历史叙事中依然应当给予菜园应有的地位。

因为与家庭紧密关联,菜园显得稀松平常甚至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菜园反而更加重要。人们打理菜园,靠菜园维持生计,那么菜园也反过来成为人类的写照。借助菜园的历史,我们得以置身于一个个文明的中心:透过修道院菜园和农民菜园里的卷心菜与甜菜,我们更加了解中世纪文明;透过当时的时鲜蔬菜和贴墙种植的水果,我们得以走进法国的旧制度1时期;透过社区园圃,我们可以更加熟悉20世纪。无论是度假地里的、教区里的还是社区里的菜园,它们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一种现实或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1749年,巴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菜园学院》(L’École du potage)的园艺专著。现在让我们借用这个标题,一同出发前往“菜园学院”,去探寻那些围绕着菜园进行种植、培育和消费活动的社会,重新发现这些社会里的束缚、自由、恐惧、渴望、沮丧、梦想、想象,乃至于乌托邦式的幻想。

编辑 | 刘奇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在生活的旋律中,继续摇摆还是靠近真实?| 读书日签
令人落泪的故事,如何随时间成为中日民间交往的一颗珍珠? | 读书日签
失落多年手写日记重现,中国银行家之父的首部传记面世 | 读书日签
无情不成曲,“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陈钢的岁月芳华 | 读书日签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欲火重生的阿富汗文物承担着哪些重任? | 读书日签
“世纪大发现”到“载入科学史的丑闻”,STAP细胞事件是怎么回事?| 读书日签
永远冒险,永远流浪:“马尔克斯手稿第一读者”笔下的个人史诗 | 读书日签
余华X罗翔:幽默和沉重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读书日签
周海媚独居北京,坐拥超大菜园,直言不需要找个男人来碍手碍脚
86岁张玲,记述父女两代文学翻译大家的对话与传承 | 读书日签

网址: 稀松平常的菜园,何以作为3000年欧洲文明史的窗口?| 读书日签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2938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