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优人神鼓携《墨具五色2.0》再登国家大剧院

从开篇“恍兮惚兮”的混沌,到尾声“道隐无名”的玄妙,舞台上,优人神鼓的舞者们击鼓敲锣,腾挪转移,流转出鲲鹏之志的远大、鼓盆而歌的超然、庄周梦蝶的哲思。6月8日,时隔5年,优人神鼓重返国家大剧院,《墨具五色2.0》拨开夏夜的潮热,带来了熟悉而悠远的一缕宁静。

《墨具五色2.0》剧照。王小京/摄

从2015年的《时间之外》到2018年的《听海之心》,十年来,台湾表演艺术团体优人神鼓到访北京的次数不算太少,但在大多数观众看来,他们依旧神秘——“优”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表演者,“神”是宁静无我的状态,“优人神鼓”即“在自己的宁静中击鼓”。这个如行者一般的团体创立于1988年,台北近郊的木栅老泉山里的一座露天剧场是他们的驻地。“每天上班,别人都是去到城里,而我们是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来到山上。”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说。观山林风雨,听虫鸣鸟啼,天地间,舞者们日复一日地禅修、习武、击鼓,形成了“道艺合一”的独特表演风格。

《勇者之剑》剧照资料。

近30年的探索感悟,在2017年汇聚成了作品《墨具五色》,剧团时任音乐总监、现任艺术总监黄志群受书法家董阳孜墨宝《老庄说》的触动,领悟出“一墨而五色具,五色又源于墨”的相生关系,创作的灵感随之而来。优人神鼓此番带至北京的《墨具五色2.0》则是又一番淬炼,在老庄哲学的引领下,声声击鼓借助“恍兮惚兮”“大鹏展翅”等6个篇章,叩问“道”之为何。在保持优人神鼓一贯的丰富肢体表达与多层次鼓声的基础上,《墨具五色2.0》突破性地加入台词,更加直接酣畅地触及老庄深层的意涵及精神。

《墨具五色2.0》剧照。王小京/摄

优人神鼓的表演一向极为静谧,“说话”的转变源自一次火灾。2019年,一把大火烧光了老泉山“山上剧场”的排练和演出场地,近两百件鼓具与乐器也悉数被毁,大家不得不慢下脚步,开口吐露心声。“三十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听他们说这么多话。”刘若瑀意识到,在“领悟”之外,“交流”同样重要。《墨具五色2.0》中,台词与鼓点、韵律相融转合,台中慈济医院院长简守信还受邀担任“说梦人”,与观众一起探索生命历程中的梦境与现实。

优人神鼓艺术总监黄志群(左)与创始人刘若瑀

一墨可生出五色斑斓,一棒能生出千变万化,“千变万化不离当下一棒”是黄志群多年来指点大家击鼓时最根本的坚持。“一棒打下去,不是为了打对,不是要告诉别人我会什么,而是为了听见自己在打这一棒,关注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刘若瑀解释道,“我们击鼓很多时候并不复杂,但击鼓的人内心很安静、很清楚,他们表现的并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力量。”

6月9日和10日,《墨具五色2.0》将继续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优人神鼓端午假期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
优人神鼓端午假期再登国家大剧院 在击鼓中传递安定的力量
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在中华文化土壤上前行会更快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时隔三年半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指挥家捷杰耶夫:就像回家一样
国家大剧院恢复国际演出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时隔两年再访长沙 浏阳河畔演绎“似水流年”
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3月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杨家岭的春天》5月再登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恢复国际演出,未来更多国际知名艺术家将登台

网址: 时隔5年,优人神鼓携《墨具五色2.0》再登国家大剧院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20103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