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特展开幕

5月19日下午,“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特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

据2023年苏州市林业站的统计,苏州全市现存2037株古树,栽植在宅院、园林,扎根于狂野、岛屿,亦生长在街头街尾、桥头岸边。“树碑立传”特展以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为核心,以明清时期长洲、吴县、昆山、吴江、常熟等地所辖的吴中范围为据点,试图通过“为树立传”的展览形式聚焦本乡本土长期以来不被关注的“树”的命题,并尝试以此激发观众对自然的热爱,唤起观众对保护本地古树名木的自觉。

本次展览策展人罗依尔表示:古人以树为师,从古树奇异的造型和存世之道获得来自天地的启示,此类高士在树下抚琴、欣画的场景是中国艺术中的常见图像,跨越了多个时代。树作为超级符号和灵感之源,更跨越了文明。本次“树碑立传”展览,在展示古树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吴文化博物馆通过62位社会志愿者的田野调查研究,并邀请了17位艺术家续写古代文人以树为师的创作传统,用各种艺术媒介再立古树的传奇,连接博物馆内外,连接文明和旷野,连接了人与人。

吴文化博物馆陈曾路馆长表示,这个展览是吴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准备时间最长的一个展览,早在2020年吴县文物数字展对传统村落进行考察时就发现了树与人、与村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树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但鲜有人去关注它背后的故事。它们维护着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年轮记录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气候变化,同时古树漫长的生命周期远远跑赢了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人与物,成为活着的文物——也就是吴文化的一部分。为树“树碑立传”,这是博物馆人应该敬畏和记录的事情。

吴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筹备“树碑立传”项目起至今,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组织了多位植物学家、艺术家和62位志愿者通过文献梳理、实地寻访、口述记录、数字化采集、艺术创作等方式,积累了10000公里以上的田野调查及31篇考察、考证文章等丰富的一手资料,从故纸堆中找到百余棵古树的故事。

本次展览由吴颂展厅与公共展区两个空间构成。吴颂展厅用“序厅:古树的信仰、实用与抒情”“古木扶疏”“树的故事”三个单元,先通过对古代诗词、书画中“树”的形象与象征的挖掘,展示了先民对“树”从信仰到实用与抒情的关注;再从吴门文人创作的视角,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古树有意识地关注与价值的认同;最后回归“树碑立传”本身,为树刻碑,为树立传,叙述了千百年间古代吴中地区百余棵古树独一无二的故事。

公共区域邀请了詹倩茹、王忠升、施皓敏、李一佳、姚念宇、黄硕等17位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从艺术疗愈、油画、岩彩画、新媒体装置、行为艺术、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用艺术媒介再现古树的传奇,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认知体验。

作为全国首个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树碑立传:吴中的古树名木”从尘封往事与当代艺术双重视角展开叙事,重现千百年间古树往事的同时,又以全新的形式继续书写人与树之间失考的部分与独一无二的时刻。

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展期内,吴文化博物馆以“植物”为主题组织策划近20场教育活动,包括“描绘空间艺术工作坊”“凝胶版画工作坊”“蓝晒工作坊”等,邀请“树碑立传”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及高校教师、展览志愿者、植物学研究者等齐聚博物馆,为观众带来立体、丰富的教育活动。吴文化博物馆还联合苏州市园林局、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策划“苏州寻树之旅”活动,通过古树地图打卡、线上联合宣传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苏州旅游视角,助力苏州旅游发展、唤起观众对保护身边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盛媛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全国首个!“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特展开幕
“树,一直在那里”——吴文化博物馆为百余棵古树立传、办展
吕梁市“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绿水青山”主题摄影展
吕梁市“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绿水青山”主题摄影展作品选登
保护古树名木是意识更是行动(金台随笔)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内蒙古准格尔旗特展将开幕,免费开放
全国首个!合柴·梵木艺术中心开启今夏视听盛宴
全国山水画作品邀请展陕西特展在京开幕,表达自然中的人文之思
宁波首个“我在文化馆喝咖啡”主题展开幕
“潮剧题材艺术特展”在潮州开幕 呈现传统戏文化魅力

网址: 全国首个!“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特展开幕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951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