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坛记》新书首发式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原标题:《昆明地坛记》新书首发式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28日电 27日上午,西南联大研究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余斌的《昆明地坛记》新书首发式在西南联大旧址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降富楼、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缪开和、昆明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庆国、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管理部部长赵石定、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李银和、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立、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宝璋、文学评论家朱霄华以及余斌教授在省内外的同事、亲友,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首发式。首发式由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星主持。
余斌,1936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80年代参与创办《当代文艺思潮》,为该刊负责人之一。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有专著《中国西部文学纵观》、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昆明记忆》(三卷)、《西南联大的背影》和理论、批评、随笔集《大西门外捡落叶》。
《昆明地坛记》是余斌的文史随笔集。整部作品以地坛(今地台寺)、五华环山、文化巷等地名及在昆明地区活动过的人物为线索,以老辈文人的散文笔调,娓娓讲来云南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人文故事。全书文字优美动人,行云流水间透着朴实可亲的怀旧之感,讲述了许多鲜有人知的云南文史掌故,是余斌在88岁高龄之际,为深爱他的读者结集的献礼之作。
余斌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分享了《昆明地坛记》的成书缘起。
图为西南联大研究著名学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
降富楼在致辞中回顾了余斌在西南联大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认为他用实证、文献与体悟相结合的方式,开辟了西南联大研究的新路径,成为研究西南联大的代表性人物。降富楼指出,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的保护、研究、传承上不断下功夫,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西南联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开启了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故事的新篇章。
范稳在发言中认为,余斌长期投身云南本土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写作,他对西南联大、对昆明历史文化的写作极具温度和深度,值得后辈作家学习。缪开和在发言中则对余斌的为人为文给予热情地赞赏。张庆国强调了余斌写作的独特性,认为其写作讲求脚到、眼到、心到和手到,这种严谨的写作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当下的写作应该发扬的。吴宝璋认为,余斌严谨的求证态度和精当简约的文笔,堪称历史与文学的美妙结合。
赵石定分享了《昆明地坛记》策划、出版的具体细节。李银和表示,以《昆明地坛记》为代表,有关西南联大的出版物一直是云南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做好西南联大主题出版物的出版推广工作,打造西南联大出版品牌。《昆明地坛记》责任编辑吴磊分享了自己阅读、编辑《昆明地坛记》过程中的惊喜感受,并向余斌表达了敬意。
李立介绍了余斌与文学院的深厚感情,指出学院近年来注重传承西南联大精神,凝练西南联大研究团队,开设了《西南联大文学研究》课程,成立了西南联大名师班级,定期举办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相信在余斌的感召下,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广泛。作为研究西南联大的年轻代表,龙美光深情回忆了余斌对自己的影响,相信西南联大研究必将在新老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昆明地坛记》作出解读,并对88岁高龄的余斌表达衷心祝福。(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寄往春天的家书》新书首发式在江西上高举行
《红色玉球》新书首发式在福安举行
第六届昆明美术双年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展
《恩师王玉磬》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成功举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昆明公演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昆明首演
昆明升庵祠举行开笔仪式
昆明飞虎队后裔俱乐部举行金秋音乐会 歌颂友谊歌唱团圆
评论界关注昆明作家群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研讨会昆明开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