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珍贵的人间
原标题:活在珍贵的人间
阿果
奥地利浪漫主义后期作曲家马勒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全曲五个乐章,描绘出一场从悲剧到凯旋的生命历程。细腻处如溪流涓涓,粗犷时又似山崩地裂,震慑人心。
可以说,“马五”是“第一人称”作品。传达的内容,就是马勒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有悲怆、有喜悦。1901年,得了病的马勒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台,回到奥地利华特湖畔的小屋疗养。自嘲是休息日作曲家的马勒,他坦言:“我指挥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作曲。”病得厉害,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苦难的血沃之地培植自己的心血,不幸还是万幸?养病期间,他开始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还认识了阿尔玛,两人相爱成婚。1902年他完成了“马五”,阿尔玛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乐,首次打破葬礼进行曲只是现场音乐的窠臼,将它运用在交响乐的乐章里,赋予音乐艺术更广阔和深邃的意义。马勒将葬礼进行曲安排在第一乐章,很契合海德格尔从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反推的“向死而生”:当我们明白“死”是最终的归宿,才会更理性地意识到,每一天的活都特别珍贵,不能任由时间白白流失。既然无法改变命运,那就挑战它,努力让生命变得美好充实。
第一乐章的葬礼进行曲,就是身临绝境的人面对人生低谷,迸发出的悲壮和勇气,在与命运的搏斗中焕发出不屈不挠的力量。乐曲由小号独奏引入,完成对整个乐队的召唤。不仅突出小调性的铜管色彩,同时也担任了大量的主题演奏的作用。小号出色的表现,堪比京剧“角儿”的出场亮相,一登台就得“碰头彩”。第二乐章延续了第一乐章的情绪,暴风雨的表现,紧迫不安、兵临城下的意象纷至沓来。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不仅影射自然界的狂暴,尤其表现为剧中人物那充满汹涌纷繁情感的内心世界。
819小节的第三乐章谐谑曲,是全曲的第二部分。在维也纳的交响曲史上,这个乐章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第二乐章一样,被称为最著名的谐谑曲乐章。铜管引出弦乐的圆舞曲式主题,“人类有多么美妙!啊,勇敢的新世界”。世界因一场暴风雨变得更加清新悦目,让人想载歌载舞。宽恕、和谐的思想主题成功地实现了意义转换。中段圆号奏出的主题,蕴含巨大的情感张力和延绵美感。据说,很多圆号手都非常喜欢“马五”,谐谑曲乐章功不可没。乐曲最后两个乐章是第三部分,其中第四乐章,为弦乐和竖琴而作的柔板,被认为是马勒献给新婚妻子的情歌。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在电影《魂断威尼斯》中运用了这个柔板。很多人也是通过这个乐章,爱上了“马五”。如同,一颗心受弄碧的柳丝撩拨,于是爱上了整个春天。乐曲最后在欢腾的末乐章里结束。
努力、刻苦、坚韧,你的能力,你的价值,它们体现的结果,几乎都不会在当下,而似乎在很远的未来。之所以选择坚持,是因为“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庸庸碌碌地活,和没活过有什么区别?马勒在世时,他的交响曲首演大多以失败告终,一一“复活”,是在马勒辞世五十余年后,从此,无限生机地“活在珍贵的人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活在珍贵的人间
《在工作中,看到中国》:一份珍贵的人间纪实
1936年冬天,32岁的林徽因与儿女的一张珍贵留影,温婉大气……
思维活在未来,身体活在当下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首次引进出版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聚焦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这世间最珍贵的就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爱(经典故事)
冯骥才:低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高调生活在别人的世界
保持自律,做人间自由人
你很珍贵,配得上世间所有美好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