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备受关注的10本新书

原标题:一季度备受关注的10本新书

读书当读金字塔尖上的经典,也要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2024年走过三分之一的时间,今天为大家分享2024年一季度里备受读者关注的10本新书,一起收藏读读吧!

1.《周制与秦制》:上市即售罄、加印;“这是我这辈子最在意的一本书” ;冯天瑜先生关于制度文化史的深思与总结,探究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生成与演变

冯天瑜 著

接续“尧舜之治”的夏商周三代,已由“公天下”转为“私天下”,强横者初领世袭君权,因掌控力的限定,只能实行“宗法封建”的分权政制,王与贵族共治天下,庶民承担国家赋役,但基本生活运行于宗族共同体之内。“三代之治”保有若干原始民主遗意,是由“众治”向“君治”转化的过渡阶段,其完备形态是文武周公创定的“周制”。

周秦之际以降,君主集权制兴起,郡县制取代封建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君主“独治于天下而无所制” 。君主集权孕育于春秋战国,成型于秦代,推衍于两汉至明清各朝(所谓“历代皆行秦政制”),可称之“秦制”。中国前近代社会一直笼罩在周制与秦制共构的皇权政治大纛之下。

本书为冯天瑜先生遗作,综合了冯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统制度和历史研究的心得。本书题作“周制与秦制”,并不是狭义上“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历时三千年的周制文化、历时两千年的秦制文化,虽有多种变态、解构,但一直没有缺位于波澜起伏的中国制度历程。

在中国制度文化进程中,“周制—秦制”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对基本范畴,切近历史枢要。该书对周制和秦制这两大制度文化遗产的优劣做了简要评述,主张摒弃周制和秦制的负面内容,鉴取其优秀可取之处,同时吸收外来制度文化的可取之处,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服务。

2.《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一部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全球史新锐之作,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联袂荐读,以全球史视野,透过西方之眼,讲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康熙皇帝

孙立天 著

孙立天撰写的本书,乃是讨论耶稣会会士与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四朝皇室之间的互动。耶稣会会士自从明末进入中国,为天主教传教,却也同时将西方的思想与技术传入中国。这一段过程,乃是前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交融的过程。对于中国终于从相对孤立的东亚大帝国,牵入了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许倬云 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

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交往交织着文化碰撞与私人恩怨,纠缠着国际竞争与内闱宫斗。

3.《迈尔斯普通心理学(第9版)》:清华大学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材;18位心理学教授倾力翻译,中国心理学会官方推荐;《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扛鼎之作,亚马逊心理学教科书畅销榜榜首

[美]戴维·迈尔斯 著;黄希庭 等译

过度自信

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知道得很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问及对一些事实性问题(波士顿在巴黎北边还是南边?)的答案有多大把握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注:波士顿在巴黎南边)。看一看下面这3个由字母颠倒顺序而构成的词(Goranson, 1978):

WREAT → WATER

ETRYN → ENTRY

GRABE → BARGE

你认为自己把它们复原过来需要用多少秒?知道正确答案倾向于使我们过度自信。你或许认为10秒钟左右就能排列好,但实际上每个人平均花了3分钟。先不告诉你答案,请你把打乱顺序的OCHSA排列成一个单词,看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CHAOS)

那么我们在预测社会行为时是否会好一些呢?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Tetlock, 1998, 2005)收集了27000多份专家对世界大事的预测。例如,南非的未来政局或者魁北克省是否会从加拿大独立。他反复发现:那些觉得自己有80%把握的专家,其真正预测正确的还不到40%。尽管如此,那些犯错的专家仍保持着自信说他们“几乎就预测对了”,“魁北克分裂分子差一点儿就赢了脱离联邦的全民公投”。

本书系统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与治疗等,同时还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与文学、哲学、历史、体育、宗教、政治和通俗文化等领域的联系。作者将严谨的科学性与宽广的人文性结合起来,兼具理性和感性,使读者能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

4.《现代小说化读》:王鼎钧先生为有志于文学者所写的路径之书; 从故事到故事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如何产生小说

王鼎钧

王鼎钧先生择选近四十篇现当代作品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家如何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也启发读者如何“有中生有”,通过学习到达创作,有融会贯通之妙,也有才思敏捷之趣,很有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 陈平原

小说百变身,一脉相承自天地造化。

——作家 王安忆

《现代小说化读》既有意规避了理论术语的晦涩难解,也有心保留了创造之法的趣味盎然从鲁迅、巴金、沈从文到徐志摩、林语堂、莫言,所选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却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为从学习的角度看,小说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达方式。

5.《深夜里的图书馆》:《阅读史》《好奇心》作者,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阅读史、写作史、心灵史;一封爱书人写给图书馆的情书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著 黄芳田 译

我的藏书有一半是我记得的,另一半我已经忘掉了。有的书整个从我经验中消失不见,一点也想不起来,成了隐形,有些则以书名或一幅图像、上下文中的几句话逗弄地纠缠着我。

来我家的客人经常问起我是否已经读遍了所有藏书,通常我的答复是:我肯定每一本都有翻过。事实则是,不管藏书的规模大小,并不需要读遍全体才会有用;每个读书人其实都从知与无知、记得与遗忘之间取得相当平衡而获得好处。

对于还没阅读过或也许永远没能去阅读的书,我倒不感到内疚,因为知道我的书都具有无限耐性,它们会等待我去阅读,直到我在世的日子完结。它们不需要我假装认识它们全体。

在《深夜里的图书馆》中,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以不同主题串联起有关图书馆的古今传奇,以及一些图书馆创造者的命运故事,尤其是那些只出现在夜半时分的图书馆秘闻。读者可从中领略世界各大图书馆的风貌,也可了解到与阅读、书籍和图书馆有关的千奇百怪的知识,幸运的话,还能从中感受到天堂之所以为图书馆的奥妙。

6.《韩家往事》: 百年风云,往事故人,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追寻;以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记述了韩家所经历的百年风云

徐泓 著

与西南联大问世几乎同一时间,1938 年夏天,韩咏华带着五个孩子,作别南柳巷韩宅,和清华几家教授结伴一路南下。他们走的是海路,先经天津、上海到香港,再乘船到越南海防,又经嘉林乘车过河,再由开远到达昆明。历时两个多月,他们终于找到了梅贻琦,历经一年多的战乱分离后,阖家在大西南的昆明团聚。

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最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书以韩氏家族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以此吸纳更厚重的历史容量,也折射更丰富的时代底色。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7.《牛津分配正义手册》:第一部专门讨论分配正义的学术参考类著作;一个杰出的国际团队的集体作品

[西班牙]塞雷娜·奥尔萨雷蒂 编; 李石 等译

从分配的角度可以解释人类社会的许多问题。应该如何安排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公平分配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

近几十年来,有关“分配正义”的研究在政治哲学研究中脱颖而出,《牛津分配正义手册》囊括了来自哲学和政治理论的三十多位学者对关于分配正义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敏锐的论述,是对政治哲学的核心领域、极具广度和深度的探索。

本书是以“分配正义”为主题的学术参考类著作。前17章分析了分配正义及其在政治哲学中的作用的不同观点,并思考了正义理论家面临的一些关键的方法论问题。后15章考察了有关社会各个方面(包括性别、种族、家庭、教育、工作、健康、语言、移民和气候变化等)的分配公正问题。这本牛津手册将为任何致力于正义理论的人们提供丰富而有益的资源。

8.《走向语言学之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当代中国哲学大家邓晓芒重磅新作

邓晓芒 著

康德的批判的形而上学在自然之学方面是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重大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在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将逻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先验逻辑的层次,这就揭示了逻辑本身的更深刻的本质。康德第一个揭示了形式逻辑背后所隐藏着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层次,并立足于这一眼光建立起了他的先验逻辑。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以及奠基于其上的宗教哲学尽管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标志着对传统伦理原则的巨大变革和彻底颠覆

在《走向语言学之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中,邓晓芒先生力图以“语言学之后”的概念超越西方形而上学的“物理学之后”(meta ta physika)和中国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之后”,重建当代形而上学。本书作为第一卷,对西方形而上学展开了提纲挈领式的回溯和检讨,其中包含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等多位哲学巨匠。

9.《带上查理去旅行:重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旅行文学经典;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

[美] 约翰·斯坦贝克 著,栾奇 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纪实”:

——美苏冷战较量、核战争的阴影与民众对肯尼迪和尼克松竞选的冷漠态度

——沿途遇见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他们的所作作为、所思所想体现的地区差异和时代的变迁

——美国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与城市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美国人眼中的美国,对美国历史、文化、社会问题和种族冲突的深刻洞察,对生态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命运的思考

本书记录了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倾听真实的美国的声音,细嗅草木的芳香,感受斑斓的色彩和光——这些是58岁的约翰·斯坦贝克出发时的目标,即重新发现这个他书写了许多年但已经不了解的国家。带着贵宾犬查理,开着定制的露营车,斯坦贝克从纽约出发,开始了环游美国的旅行。

10.《辞源》(第三版·音序本):“有此一书,胜它万卷”,百年《辞源》首次出版音序本!一部更适合现代读者使用的《辞源》!

1915年诞生的《辞源》,至今已走过109年的历史。百余年来,《辞源》一直沿用12集214部的排序方式供大家查阅

随着人们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音序检索逐渐成为辞书检索的主要方式。为适应时代变化和读者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推出《辞源》音序本,使之更符合现代读者的使用习惯,方便大家随时查阅。

从2016年着手策划,到2023年顺利推出,七历寒暑,其间反复推敲,确定排序方案,制定八大细则,在电脑初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人工校准共计校改音节30余万个、注音11万余条,改动5000余条,处理多音字、符号字、读音争议字等各种难题,经过四次复核,确保读音准确无误。

《辞源》(第三版·音序本)

《辞源》音序本填补了《辞源》百年来的版本空白,呼应了现今普通读者使用词典时对音序检索的强烈需求,在《辞源》(第三版)系列产品中可谓是使用最为便捷的一种。

每日一书

《泰戈尔谈人生》

每日一词

《辞源·清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城》《晚熟的人》……今年一季度重庆市民最爱读这些书
天津鼓曲云展演备受关注
李玟割脉自杀事件一直备受关注……
最近,娱乐圈发生了一件备受关注的事件……
柳岩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女性人物
编辑书单|刚过去的11月,这10本新书值得一看
浙江一季度实现GDP18925亿元,同比增长4.9%
福建上半年GDP同比增3.8%,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辽宁今年一季度GDP达6661.4亿元,同比增长4.7%
黑莲花攻略手册 明年一季度开机,男主陈飞宇……

网址: 一季度备受关注的10本新书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8099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