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胞注意了,清明前后鬓边戴柳球,可保红颜不老

原标题:女同胞注意了,清明前后鬓边戴柳球,可保红颜不老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这是唐人韦庄在词中记下的清明前后的习俗——戴柳球。

这一习俗到清代仍然盛行。《清嘉录》记载:“妇女结杨柳球戴鬓畔,云红颜不老”。

那么,柳球是什么呢?

学者解玉峰在其编著的《花间集笺注汇校汇注汇评》中解释说:柳球,弯曲柳枝成球形。清明日妇女有带柳的风俗。

宋协周、郭荣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辞典》则解释为:古代妇女的首饰。

谢永芳校注《韦庄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中说:柳球,即柳圈。旧俗,清明节戴柳圈发饰以去毒避邪。段成式《酉阳杂组》卷一:“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毒。”张炎《庆春宫》序云:“都下寒食,游人甚盛,水边花外,多丽环集,各以柳圈袯禊而去,亦京洛旧事也。”

周世伟在《韦庄词汇释别解》:柳球,团团之柳絮。一说即柳圈,一种首饰。

这几种说法都有些差强人意。柳圈造型平面,柳球造型立体,两者绝非一物。“弯曲柳枝如球形”,虽立体,但戴在头上,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终是蠢笨了些。而笼统说是古代妇女首饰,却为何要和清明扯上关系?难道这种首饰只能清明前后戴,其他时间不可戴?

诗词源于生活,时移世异,有些民俗活动消失了,但有些民俗活动却保留至今。唐人笔下的“柳球”正可向生活中去寻找。

潘君明、高福民主编的《苏州民间故事大全》里说了一个“三月初三插柳球”的故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江南水乡家家户户都要折几枝刚爆芽吐叶的柳条,连皮带叶捋至柳梢,挤成一个柳球,插在大门门框上。

这里就提到了苏州民俗中的柳球做法。

无独有偶,扬州人汪曾祺在《大淖记事》里也提到柳球的做法,他说:清明插一个柳球(杨柳的嫩枝,一头拿牙咬着,把柳枝的外皮连同鹅黄的柳叶使劲往下一抹,成一个小小球形)。在散文《花园》里,他再次提到柳球:“荷花像是清明栽种。我们吃吃螺娜,抹抹柳球……”

北大教授、湖北人废名也提到“打柳球”:“把柳条的青皮撕开,然后连着叶子一直剐到柳树枝头。”

这才应该是“柳球”的正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女同胞注意了,清明前后鬓边戴柳球,可保红颜不老
清明:气清景明养心性
又是一年清明至 插柳留春寄追思
春雨杏花满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每年清明前后都下雨?降雨多好不好?
清明柳
春色清和 思念悠然 来看各地清明文化习俗
春色清和 思念悠然 来看各地清明文化习俗→
节韵汇丨清明雨纷纷,为何南北方感觉不一样?难道杜牧骗了我们?
清明节的冷知识:如何从节气变成节日?

网址: 女同胞注意了,清明前后鬓边戴柳球,可保红颜不老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8098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