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情结

原标题:年例情结

□刘雪峰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前,那个总是拽着妈妈衣角去看年例的小女孩恍然间成了一双儿女的母亲。此时,她正在为一大家人收拾行装,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种情结在拨动着她心底的那根弦。“哥,明天是家里的年例,盼了整整一年,我们一家人今年回家看年例。”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在电话那头说道。正月十五是我家乡的年例,在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年例大过年。”这天,在外的游子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

年例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都是五更天就爬起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人声鼎沸,红红火火,忙得不亦乐乎。

摆醮是年例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都会在醮位摆出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有三牲、伴糖果、三茶五酒等,锣鼓声喧天,炮仗声大作。在摆醮期间,妹妹带着爱人和一双儿女偶遇了很久没有见面的长辈,她欣喜地向长辈们打招呼,长辈说:“你不就是小时候总是喜欢拽着你妈妈衣角去睇年例的那个……”妹妹笑着说:“是呀!就是当年最喜欢睇年例的那个小女孩呀。”大家哈哈大笑。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平时很少见面的邻居、发小。碰上的时候都会聊上几句,“哇,是你,都好久没见过了,都快认不出来啦”“那个是村中三叔的媳妇吧,第一年回来过年感受家乡年例文化。”“那个是五叔公的儿子”……

点燃鞭炮,爆竹声响,焰火此伏彼起,声如雷鸣响彻四野,大纸船在喧天锣鼓声中,彩旗招展下,在两个船舩阵阵吆喝声里抬起纸船向下一条村子游去。

完成摆醮后,各家各户赶紧回家精心准备丰盛的年例节日大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亲朋好友推杯换盏,边吃边聊,桑梓乡情满溢。

吃饱喝足后,我们准备迎接当天晚上的重头戏——游灯笼。夜色渐浓,不知是谁大声叫嚷了几声:“好快嗲!好快嗲!大家赶快到庙广场集合!”村民们陆续挑着自家的大红灯笼赶往庙广场,宾客们一边说笑一边涌向那里。

晚上7时整,随着一声巨响,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幡旗飘扬,罗伞引路,巡游队伍行村道、走田埂、过山野,长长的灯笼队伍如一条舞动的火龙。过了一会儿,隐隐约约的锣鼓声响了起来,咣,咣……咚咚哒咚,咚哒哒咚……“快烧炮!”小外甥大声喊道。“轰”的一声,一道亮光在夜空中炸开,天空撒满了红的、绿的、蓝的、紫的礼花,与此同时,鞭炮齐鸣,霎时间,大家频频举起手机捕捉稍纵即逝的精彩,欢呼声不绝于耳。

当最后一朵烟花燃尽,依依不舍地目送游行队伍远去,那一刻,我不由得感慨:年例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期许,更是一条联络亲情、友情的纽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C罗对超模情结有多深?审美始终如一!
施一公的“河南情结”
美国华裔英语小说的汉字情结
用中天易学生死应期尺断一个命例
在婆家过年的那些事,治愈了丈夫的情结,“冻冰”了老婆的心
处女情结真的对男人那么重要吗?旧社会的女人,越漂亮越遭罪!
贵为易学奇葩的中天易经论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褚辅成的命例
周振甫先生和他的四部例话
凝聚陕北乡土情结 忽培元书画作品亮相广州
河南虞城:王站的鱼灯情结

网址: 年例情结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7244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