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父乙角:历“酒”弥香
原标题:博物院丨父乙角:历“酒”弥香
中国人自古爱酿酒,也爱喝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杯中是苏轼中秋节对家人的思念,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借饮酒表达了沙场征战的残酷悲壮、紧张激昂。
“故国归人酒一杯,暂停兰棹共徘徊”,是杜牧偶逢友人,停船与之对饮的喜悦。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柳永远行之前,在河岸边与恋人的依依惜别。
诗仙李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和喝酒有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自己月下独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劝朋友大口喝酒,及时行乐……
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角。酒文化起源于商周时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敬神礼天”到“亲友同乐”,从“醉生梦死”到“品鉴文化”,酒在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百姓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相应的,也涌现出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物“周边”。
父乙角,青铜酒器,西周文物,通高29厘米,口长20.3厘米、口宽9.8厘米,1986年河南信阳狮河港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父乙角共出土两件,形制、纹饰、尺寸与铭文近同,河南博物院藏其中的一件。它通体如涂有黑漆一般光亮,体型硕大、舒展端庄、纹饰华丽、铸工精湛,贵族气质溢于言表。
盖内和器身铸有对铭12个字:“晨肇贮,用乍父乙宝尊彝,即册。”专家据此推测,它应是用于祭祀父辈“乙”的一件青铜酒器。
父乙角盖内铭文
作为酒器中的一员,传世和出土的青铜角数量很少,此器的出土不仅增加了角器的数量,而且其精美的纹饰、独特的造型更加重了角在商周青铜器的分量,父乙角器内的铭文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正因如此,父乙角才被众多书籍所收录,如《中国青铜器全集》《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商州金文资料通鉴》等。这足以说明父乙角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绝世珍品。
父乙角器盖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服务部文博馆员刘璐介绍,角的造型,由爵演变而来,但仅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末与西周初年,是当时重要的青铜礼器。由于流行时间短,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角数量很少。父乙角在尺寸、纹饰、造型及制作工艺方面,令后世难以望其项背,故有“角中之王”的美称。
《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此外《礼记》《仪礼》等文献中都曾对角有相关的记载。由此判断,古人主要是根据容量的不同对“爵”和“角”两者加以区分。但从考古出土的实物上看,角在大小、体积上和爵基本差不多,容量不同的区别似乎就不是很合理了。
现在所称的角,一般是从外形上描述的。与爵相比,角没有“柱”和“流”,取而代之的是两条尖尖的“尾”。这种对称、凌厉的器型营造出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由于没有了柱,所以一些角在出土时有配套的盖子,这样的设计并非只为了美观,而是防止尘土落入酒中。可以想象到,古人在祭祀开始时,首先要把角上的盖子打开,然后再把角内的酒洒向大地,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博物院丨父乙角:历“酒”弥香
博物院丨何次飤簠:饮食男女,人间烟火
博物院丨盘鼓舞画像砖:一展惊鸿汉舞
千年“莞香”历久弥香
博物院丨汝窑天青釉盏托:喝茶的仪式感
博物院丨清光绪粉彩荷花吸杯:以物为证见兴衰
博物院丨三彩舍利塔:求福禳灾
博物院丨骨排箫:天籁之音
博物院丨伏羲式古琴:以音正心
守味湖南年,湖南博物院邀您共品 “湘酒盛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