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之两组阅读训练与三篇名家鉴赏

原标题: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之两组阅读训练与三篇名家鉴赏

【原作】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①已鸣廊②.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③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④.中秋谁与共孤光⑤,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①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②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③贱:质量低劣。④妨:遮蔽。⑤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阅读训练一】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的一、二两句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往事的辛酸,还表达了词人对命运无常、人生起伏的感慨。

B.上片三、四两句,描述了秋风吹叶回响长廊的景象,由景及人,表达了词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C.“酒贱”“月明”两句,写词人正因酒质低劣而来客稀少发愁,又恰逢云遮明月,于是倍感孤独。

D.全词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言近旨远,辞浅意深,令人咀嚼回味。

(2)古人评价此词,认为整首词“凉”字贯穿全词,请结合词句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

(1)C(“写词人正因酒质低劣而来客稀少发愁”错,”“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

(2)①秋景寒凉(风叶鸣廊),②世态炎凉(酒贱客少)③心境凄凉(眉头鬓上、凄然北望、谁与共)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阅读训练二】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 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11.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0.解析:选AD 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11.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参考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简析1】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2】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下片写悲愤 ,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在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起句“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 、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 ,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 ,有渴望朝廷理解 、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 ,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3】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这里的“人世”与“梦”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说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一样。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接着第二句写道:“人生几度秋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

于是,词人接着写道:“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两句紧承“世事一场大梦”而来,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从意思来说,前一句说秋风吹来,树叶零落,在回廊上发出声响。这是从视觉来写的,表现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下一句写人,写人对“秋风扫落叶”景象感受。悲秋,就是因为秋催人老去而伤感。词人把自然之景与人的感受结合起来,不但表现了季节的转换,而且也表现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的无奈之感。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宣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赏析
细读贬谪路上的苏轼
四川大学名师周鼎9月26日做客三苏祠,细读贬谪路上的苏轼|东坡大讲堂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刘辰翁《西江月 •新秋写兴》词赏析
人生是否《大梦》一场?这部“章回体”你说了算
城记|穿越时空“遇见”梁羽生
诗词 | 苏轼笔下的秋天,美到极致,写尽人生百味!

网址: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之两组阅读训练与三篇名家鉴赏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6871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