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看《一幅画》,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
原标题: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看《一幅画》,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
2月2日正值农历小年。今天上午,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指导,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一幅画——张文发创作〈百年德化〉展》在郑东新区智慧岛大厦3楼河南省当代艺术馆开幕。
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会长谷景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河南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张国晓、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灿、河南省当代艺术馆馆长李子峰等近百位来自艺术界、文化界的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德化街形成于1905年。伴随着铁路的修建开通,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了商贾云集、繁华兴旺的高速发展阶段。几百米长的街道上,聚集着同仁堂药铺、小有天饭店、鸿盛久布店、精华眼镜店、三友鞋店、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葛记焖饼、老天成金饰行等多家老字号店铺。德化街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郑州商业历史文化的变迁,承载着诸多老郑州人的精神记忆。
为了传承弘扬郑州商业文化、传承百年德化历史文脉,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画家张文发合作,历时两年,创作30米长卷水墨画《百年德化》,真实全面展现了德化街历经百年的商业变化。创作期间,张文发查阅了大量有关德化街的文献资料,并多次到德化商业步行街实地调研,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百年德化》长卷高0.9米、长30米,画卷采用传统的展读方式,从右往左,事物的发生发展大体依时间的先后向左排列,或向画面纵深处推进;长卷运用国画的散点透视方法,不同视角画面有机衔接,构成可观可游的时间流动着的生动整体。一部长卷,犹如一部电影,张文发的笔墨下,通过场景、道具、人物、服装、车马、远近镜头、切换与剪辑,虚化与特写等细节,展现出德化街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宏大发展史。
为了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到百年前的民俗风情,在开幕式上,主办方举办了“生动再现德化街民国时期的商业场景”活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高喊着“卖报”的报童、挑担的小贩、穿旗袍逛街的美女、吃糖葫芦的小孩、穿长袍的绅士来来往往……相声表演、风筝和香包制作、木版年画体验等互动环节,带观众如同走进了百年德化的历史画卷,观众也成为长卷《百年德化》的“画中人”。
此外,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河南省轻工工艺美术大师宋长虹,金水区香包制作传承人王彩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代表性传承人李力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也为观众带来了难得一见的非遗展演体验。
据了解,画卷展出至3月2日,在此期间,想要深入体验百年德化民俗风情的市民,不妨抽时间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在画卷里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品读百年德化历史文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来河南省当代艺术馆看《一幅画》,重拾“老郑州”城市记忆
把一条老街放进一幅画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跨界”推出新书《百年德化》
2023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馆藏作品巡回展在长宁开幕
新闻聚焦|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开幕
开馆三年,看郑州美术馆新馆的发展之路
马驹桥镇将建首个当代艺术馆
鲁迅纪念馆与朱屺瞻艺术馆“梦幻联动”,“公园+艺术馆”凸显人民城市内涵
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
水墨再现郑州德化街的百年传奇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年再“跨界”
“河南省第十一届版画展(郑州站)”开幕 140余件精品版画亮相郑州美术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