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向上社交”受追捧,并不只是庸俗人脉学的复刻

原标题:封面评论|“向上社交”受追捧,并不只是庸俗人脉学的复刻

□蒋璟璟

“向上社交”在大学生群体中成了热词,受到追捧。据报道,在当前众多求学、求职的经验帖中,“向上社交”一词热度颇高,教大学生“向上社交”甚至成为许多博主必用的“吸粉”利器。在他们的描述中,“向上社交”是一种突破圈层、扩展人脉、打破信息壁垒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中国青年报)

“向上社交”是热词,似乎也日益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显学。但是,这一概念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倘若追根溯源,我们依稀可以从同样红极一时的“人脉学”“成功学”里找到相应的渊源。如果说,从“人脉学”到“向上社交”,功用乃至是功利主义指向一脉相承。但严格说来,两者还是有所区别。毕竟,所谓“人脉”未必然就是指“上层的关系”,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之辈,都可以被某些人作为“人脉资源”,而“向上社交”显然在此基础上做了简化和筛选。

大张旗鼓地“向上社交”,实则也有自壮声势的嫌疑。一些大学生所心心念念、所引以为傲的所谓“上层资源”,其实也没多么的“高不可攀”。比如说,一些社团前辈、师兄学姐,或者院系教师,都会被他们视作“向上社交”的对象。这部分人,未必能带来多少“资源交换”,其所提供的,很多时候往往不过是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或者是一份课程资料、考研规划、PPT等。凡此种种,微不足道,却往往又显得至关重要。

那些口口声声“向上社交”的人,未必就真有那么急功近利。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故作大声的口号,更多是一种自我的打气。是为了摆脱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是为了打破信息的壁垒从而“少走些弯路”。大学生们的“向上社交”,也可以是一种平等的、体面的社交。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顺其自然的,讲究的是机缘巧合。如果生硬强求,或许反倒会适得其反。

如果把非要认识哪些人、拿到哪些资源、实现哪些目的作为“向上社交”主要诉求,那么“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就是一个大概率的结果。“向上社交”,不应该谄媚、讨好、迎合,更不应该是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去交换。“向上”,更应该是视野的拓宽、志向的延展,是认识过很多人、见过很多事之后的笃定与淡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封面评论|“向上社交”受追捧,并不只是庸俗人脉学的复刻
老一辈艺术家在红毯上的穿着中山装受追捧……
封面评论|“情绪产品”热销,心理疗愈终究只能源于自我
惠山泥人:“老字号”开新路 “泥娃娃”受追捧
向上的人生,学会看淡
马拉松式超长演出为何受追捧
封面评论 | 读书博主走红,快餐式荐书无益于严肃阅读
第十一届重庆文博会非遗项目受追捧
余华成为《巴黎评论》史上第一位受访中国作家
渴望崇高,等年纪越大,越明白庸俗的意义,越觉得需要捍卫人庸俗的权利

网址: 封面评论|“向上社交”受追捧,并不只是庸俗人脉学的复刻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6356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