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粮仓”飘香 艺院三址芬芳
原标题:“文化粮仓”飘香 艺院三址芬芳
千年运河文脉悠悠,“文化粮仓”蓄势勃发五谷飘香。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文化粮仓”“森林书苑”“运河之舟”,三珠映耀,共绘锦绣。冬日灿烂暖阳下,北京艺术中心波纹状外幕墙,好似徐徐拉开的舞台帷幕,在光影闪烁中与往来的观众相邀:“好戏即将上演!”这里,将创新打造大众文艺生活集聚地,融合构建市民多维艺术空间。走进千年运河之畔的“文化粮仓”,畅享艺术饕餮,共享文化大餐,将成为更多市民的新期待、新体验。艺院繁花,三址芬芳,同源共流,互促互补。未来,国家大剧院将立足“一院三址”新格局,彰显国家大剧院的“综合性”、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专业性”、北京艺术中心的“现代性”,“三址”联动,特色化经营,为北京推动“演艺之都”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聚势赋能、增光添彩。
■ 运河之畔唱响《运河谣》
“文化粮仓”盛大启幕
“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表现运河儿女离合悲欢的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于2023年12月22日再度唱响舞台。只不过,这次的演出地点不是国家大剧院,而是在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新成员的北京艺术中心。
在国家大剧院建院16周年这一天,位于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迎来开幕大戏《运河谣》,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一院三址”新格局正式建立。
伴着指挥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响的饱含中国韵味的序曲,波澜壮阔的运河形象在音乐中展开。国家大剧院将《运河谣》作为北京艺术中心的开幕大戏,可谓意义非凡,千年历史里涤荡的动人旋律和大义故事在今夕的运河沿岸再度回响,不仅是文艺作品映射历史既往的写照,也是民族精神以歌剧艺术亘古绵延的表达。
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会通过“公益座”活动,邀请了1000名北京艺术中心的建设者,以及在城市副中心生活和工作的居民、职工、学生代表等现场观看了演出。当晚演出还进行了线上直播,献给线上的广大观众。
此外,演出前,歌剧院一层大厅还举行了一场由室内乐组合“琥珀四重奏”带来的公共空间小舞台公益演出。音乐家们用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旋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 精心策划开幕艺术周
为公众打造全天候艺术体验
随着歌剧《运河谣》在“文化粮仓”唱响,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艺术周也拉开了大幕。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1日,9场剧场内演出以及20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陆续开展,为公众打造全天候的艺术体验。
艺术周期间,除歌剧《运河谣》外,国家大剧院原创悬疑话剧《嫌疑人福尔摩斯》、北京艺术中心2024新年音乐会、北京艺术中心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等精彩演出轮番上演;艺术沙龙、公共空间演出、艺术影片放映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结合歌剧《运河谣》的舞美场景,观众公共大厅开办起了“运河市集”,开展“粮仓送福”、文创商品售卖、纪念敲章等活动,通过舞台场景复制与氛围营造,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针对《嫌疑人福尔摩斯》的演出,将举办演前主演见面会、演后分享会以及“艺术BPAC”沉浸式沙龙活动;为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供给,在公共空间将举办钢琴独奏、弦乐四重奏、管乐重奏等公共空间演出;还将在小剧场播放艺术影片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天路》等。
■ 秉承“人民性”宗旨
打造亲民为民惠民艺术殿堂
北京艺术中心秉承国家大剧院“人民性”办院宗旨,努力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公众艺术殿堂。
一走进北京艺术中心,观众便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艺韵华章——国家大剧院藏雕塑作品展”全新亮相于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等公共区域,展出50余件出自我国老中青三代雕塑名家之手的雕塑精品,将造型艺术与多门类表演艺术紧密结合。
公共空间还陆续展出部分绘画作品,如著名艺术家徐里无偿捐赠给大剧院的大型油画作品《黄河第一湾清水湾》,气势恢宏,回转激荡;著名艺术家洪凌创作的油画《幽谷翠烟》,以自然风景表达与表演艺术相契合的节奏与韵律。丰富的艺术作品,为北京艺术中心增添了浸润心灵的文艺气息。
开放参观和演出期间,北京艺术中心还将为观众提供饮水、咖啡、简餐等服务。
“文化粮仓”瑰丽恢宏
北京艺术中心设计理念源自通州运河沿岸的古粮仓,被称为“文化粮仓”。其地理位置优越且独特,坐落在有着千年运河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沿岸,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传承与恢弘的历史记忆;她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一隅,外观设计独特而现代,开辟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空间。
北京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由三座独立的建筑体组成,包括4个室内剧场,分别是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和1个户外露天剧场。歌剧院1760座观众席,音乐厅1500座,戏剧场1000座,小剧场500座,露天剧场固定座席850座,总计观众席5610座。其中歌剧院拥有国内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扩声系统;葡萄园式音乐厅拥有镇厅之宝“法式浪漫派”管风琴;汇聚8K、5G、AR、VR、全景声等,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科技”最新应用成果。
北京艺术中心外观图
■ 高品位高水准
推经典引现代 打造文艺生活集聚地
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
演出节目安排上,一方面将国家大剧院的经典剧目引入北京艺术中心,实现两地同步上演,并蒂花开,彰显国家大剧院“高品位、高水准”的节目定位;另一方面,突出现代性,引入音乐剧、现代舞、先锋戏剧、沉浸式表演等艺术门类,拓展演艺新场景,打造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都市文艺生活打卡地、集聚地。
2024年上半年,北京艺术中心既会上演话剧《林则徐》《玩偶之家》、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等能彰显艺术品质及大剧院属性的自制剧目,也有英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优秀演出团体登台。同时,还会邀请知名音乐人、爵士名家等,共同呈现多种类型的跨界融合演出。在北京艺术中心,艺术的形式会被不断创新,时尚、先锋、多元的艺术氛围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另外,“冬日童话之旅”“童心剧场”等亲子类演出也将陆续上演,填补区域内亲子类优秀演出的空白。
■ 全时空沉浸式
多空间多场景打造多元多维艺术活动
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举办300场艺术活动。
北京艺术中心艺术活动在整体设计上,更加侧重多元、新颖的现当代艺术,充分发挥区域与周边环境优势,通过全新打造艺术BPAC、河畔时光音乐会、大师课及工作坊、群文小舞台等特色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更多公众参与的可能性。
同时,国家大剧院现有的经典艺术普及品牌活动,包括经典艺术讲堂、周末音乐会、公共空间演出等,也将结合北京艺术中心的现代性定位,进行平移,满足更多受众需求。未来,北京艺术中心将以“艺术节”作为活动组织的基本形态,整合剧场演出、艺术活动、空间经营等内容,陆续策划推出运河国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节、森林音乐节等国际艺术节,以及更多演出品类的主题艺术周单元。
■ 创新“一体化管理”
运营全球最大规模剧院综合体
随着北京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运营,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一院三址”新格局正式建立,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北京艺术中心由国家大剧院负责运营。为最大程度实现精简集约发展,国家大剧院设立了“统筹管理、垂直管理、协调管理、属地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大剧院现有23个部门通过职能延伸,对现有职能重合或类似的业务,进行统筹或垂直管理;新增两个属地部门,对艺术中心特色业务和属地管理要求较高的业务,进行属地管理;结合属地部门的职能,明确六个指导协调部门,通过协调管理,协助属地部门从无到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团队和体系。
北京艺术中心这座“文化粮仓”也是一座“高科技粮仓”,在硬件设施、舞台设备方面创下多个“第一”——歌剧院构建了国内最大、功能最全、世界顶级的剧院固定安装沉浸式扩声系统,搭配演员动态追踪系统,通过全新的声像定位技术,可以使观众的听觉、视觉与舞台上演员的走位一致,即演员在哪里声音就在哪里,这套系统可以满足歌剧、音乐剧、爵士乐、古典乐等多种类型的演出;舞台上分布式电气柜与立式卷扬机相结合的排布形式在国内也是首次采用,配合国际上最先进的轴控制器控制系统,能为演出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保障。
创新研发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具有国家大剧院外观专利、功能专利的“智慧舞台监督台”将在此落地,该系统打破了传统剧场舞台演出空间壁垒,依托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实现了跨剧场、跨区域的数据传输和管理,具备了多剧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功能,让舞台艺术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此外,8K/4K全功能直(录)播和后期制作技术也将在此运用,结合5G、AR、VR、全景声等新技术应用实践场景,可以线上线下全方位呈现各类精彩演出和活动。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艺术中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标建筑之一,是“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
北京艺术中心将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国家大剧院办院宗旨和理念,借助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16周年以来积累的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坚持剧院高站位、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四高”要求,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区域发展需要,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演艺生态,助力城市副中心及京津冀区域演艺事业、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碧水汤汤联京畿,艺术的温暖与力量将以“文化粮仓”为源,在城市副中心的绿地上生根发芽,进而辐射津冀等更多区域,传递给更多观众。
“文化粮仓”先声夺人
绿心露天剧场“五月音乐节”带来公益演出
2023年5月20日下午,2023年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走进城市副中心公益演出”在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举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歌剧演员队携手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共同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者以及社会各界观众献上了一场醇厚的艺术盛宴。
演出在一曲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中拉开序幕,锣鼓、唢呐交织齐鸣,热烈欢腾的旋律瞬时点燃了在场观众的热情。而琵琶名曲《彝族舞曲》,则带观众沉浸在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景之中。绿心露天剧场是北京艺术中心首个完工并具备演出条件的剧场,悠扬的乐声飘扬在初夏和煦的微风中,传递着艺术的美好与感动,表达着对城市副中心一线建设者的敬意,也见证着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格局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声学效果达到国际一流
一首《大厦落成》序曲在大运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奏响,为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首场测试演出拉开了帷幕。2023年9月27日至28日,指挥家张弦、小提琴家宁峰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了璀璨的第一声。北京艺术中心邀请近千名专业观众走进音乐厅现场聆听。
为呈现最完美的声场效果,北京艺术中心在设计之初就将声学设计作为重点环节倾力投入,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皆对标国际一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北京艺术中心的音乐厅选择了葡萄园式的体型作为基础,还借鉴了经典鞋盒式音乐厅造型,舞台充分吸收两种体型的优点,能够满足四管编制乐队110余人的演出需求。”
为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北京艺术中心经过模型三维分析、软件模拟分析计算、1:10缩尺模型测试等,才最终确定观众厅的室内材质和构造。
喜迎首个国际大团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登台
2023年10月25日晚,北京艺术中心迎来首支国际乐团。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作为首支登陆北京艺术中心的国际大团,为城市副中心观众带来一场热烈欢庆的国际文化交流演出。
先后带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酣然之声奏响“文化粮仓”新地标。
时光倒回至2007年12月,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时迎来的首支国际艺术院团,便是由捷杰耶夫大师统领下的马林斯基剧院,510余位艺术家带来的四部鸿篇剧目,多年来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16年后,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即将开启,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这对老朋友,再次以熟悉的乐声率先奏响北京艺术中心2023国际文化交流演出。
便民提示
■ 如何预约参观票
北京艺术中心参观免费不免票,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
自2023年12月27日00:00起,广大市民可登录北京艺术中心官网(www.bpac.org.cn)或拨打北京艺术中心参观便民服务电话(010-57630800)了解开放情况,实名预约参观。
同时,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首页(www.chncpa.org),也将同步上线北京艺术中心入口,观众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线上购买北京艺术中心演出票或拨打010-66550000电话订票。
■ 如何购买演出票
北京艺术中心的演出票有线上、线下、电话三种购买方式。
线上购票:登录国家大剧院或北京艺术中心官网电脑端、手机端,或国家大剧院智慧管家微信号在线购票。购买成功后,有上门自取和快递配送两种取票方式。上门自取的地点有两个:一是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国家大剧院北门售票大厅;二是北京艺术中心售票处,售票处开放时间为:开放参观和演出期间,无晚场演出安排日10:00-17:00;有晚场演出安排日10:00至当日演出开始。
观众也可以通过国家大剧院官方授权票务代理机构(大麦网、猫眼演出、中演票务、中票在线)进行购买。
线下购票:您也可以选择到现场购票。现场购票地点有两个:一是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国家大剧院北门售票大厅,二是北京艺术中心售票处,售票处开放时间为:开放参观和演出期间,无晚场演出安排日10:00-17:00;有晚场演出安排日10:00至当日演出开始。
订票热线:010-66550000
电话预订时间:每日09:00-20:00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家大剧院建院16周年之际全面开启“一院三址”新格局
“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12月22日“开仓”,开幕大戏唱响《运河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着力丰富边境线上的“文化粮仓”
北京艺术中心下周将迎演出测试,大剧院“一院三址”差异化经营各有精彩
在乌镇粮仓邂逅“游牧的种子”
2023艺术仓库·乌镇“游牧的种子”粮仓艺术展开幕
阳江职院逾百幅师生漆艺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展出
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共同举办建院十六周年公众开放日艺术节
乌镇“游牧的种子”粮仓艺术展开幕,展出31位艺术家53件作品
展现中华文明时代气象 厚植首都文化精神底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