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混沌与浑脱

原标题:馄饨、混沌与浑脱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孟晖

江南一带的习俗里,有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传统,因为馄饨的发音与“混沌”相近。

冬至,是一年当中阴阳相互转化的重要节点,古人觉得,此般状态仿佛如天地初开时的洪荒景象,黑暗与光明势均力敌,混沌不清,于是认为这是象征“混沌”的一天,要吃馄饨来表示如此的独特意义。

然而,馄饨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有一种看法认为,它是借用了“浑脱”一词。从北朝到隋唐,流行一种胡人戴的帽子,叫“浑脱帽”,它是针对北方冬季的严寒而发明出来。在冰天雪地中活动,凡是裸露出来的皮肤都有冻伤的危险,耳朵甚至可能冻掉。浑脱帽的两边各伸出一条下垂的护耳,就为了外出时保护双耳,另外,前面的帽额和后面的帽兜都很低,足以为前额与后脑御寒。不过,这种帽子使用起来最为灵便的一点是,帽额、后兜连同两边的护耳可以一起反折过来,向上竖立,围在帽子周围,当气温不那么冷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一形式,让额头与双耳露出来,轻松透气。一旦进入寒冷环境,马上把卷起来的部分一起拉下来,头部便重新被包裹住。

戴浑脱帽的唐代骑马女俑

实际上,这种形式的帽子一直延续下来,我小时就戴过,那时到了冬天北方人都离不开它。近年,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家不再需要这种高度防寒的帽子,又嫌它样子不好看,所以很少有人戴了。不过,在唐代,这种帽子曾经一度属于流行时尚呢!本来浑脱帽都是皮帽,内衬毛皮,看起来比较粗犷,但唐太宗的大舅子兼宠臣、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把它加以改良,用黑色羊毛制成毛毡,再以其做成浑脱帽,也就是说把皮帽变为毡帽。如此改造后的浑脱帽更为轻便,也更美观,立刻风行起来,成了那个时代的“爆款”,男人女人都争着来上一顶。因为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国公”,所以大家就把这种毡帽命名为“赵公浑脱”。

浑脱帽为尖顶,一旦边缘翻卷起来,两边有翘起的双耳,前后围一圈帽缘,与馄饨的形状颇为相近,于是,北朝人便把这种煮食叫做“浑脱”,后来,由文人演变为“馄饨”二字。这样说起来,馄饨的名称在来历上还颇曲折呢!

吃馄饨,最讲究馅子的美味,在这一方面,唐宋人喜欢一碗当中有不同馅心的馄饨,觉得如此方属上品。据记载,韦巨源进献给唐中宗与韦皇后的“烧尾宴”上,有一道“生进二十四气馄饨”,厨师调出二十四种不同的馅,包成馄饨,以此象征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及至南宋,出现了冬至日一定吃馄饨的民俗,富贵人家也是讲究这一天的馄饨要有丰富的馅料,十多种不同馅心的馄饨一起下锅煮熟,再一起盛在大盆内端到桌上,由全家人分食,号称“百味馄饨”。

其实,寒冷的冬季,一碗馄饨带着热汤,吃了让人全身生暖,这才是它成为冬至节指定美食的真正原因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馄饨、混沌与浑脱
赵露思大学时期竟然还卖馄饨! 这不就是妥妥的馄饨西施吗?
赵露思大学时期旧照曝光 系着围裙卖馄饨被赞是“馄饨西施”
第九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圆满闭幕
小馄饨皮王子才15岁,和贝克汉姆同框的气质王子是他的哥哥……
赵露思大学时期经营过一家馄饨店……
第八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长影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混沌文理院六期:观乎人文,循理入道
赵露思卖馄饨旧照被曝光,在宝岛读书时人气就很旺,老师们超喜欢
小馄饨皮王子父亲是前商务部长!谈到中国涨粉千万超开心

网址: 馄饨、混沌与浑脱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5531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