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万象|张小平: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

原标题:学界万象|张小平: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

北京日报 | 作者 张小平

定位马中西三者关系,倡导现代新儒学研究——

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

方克立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方克立论著集》(全七卷)出版,这是对方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克立论著集》收录了自1962年至2020年间的专著、论文、书信、序跋、演讲稿,包括已刊和未刊文字。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方先生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坚持的信仰,而且传承了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追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论著,无论是研究“范畴论”“知行观”,还是研究“现代新儒家”“大陆新儒家”“综合创新”“马魂中体西用”,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发展脉搏。他积极参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讨论、回应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哲学“合法性”质疑,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思潮中,体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

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主张

在第五卷中,方先生有一组怀念前辈的文章,他对张岱年、任继愈、侯外庐、石峻、萧前、冯契等前辈所开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化的学术成就给予高度概括和评价,他本人自觉传承了这一脉的治学方向。方先生把五四后的中国三大文化思潮,归纳为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派、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派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派。作为追随者和弘扬者,方先生大力阐扬以张岱年先生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观,并首次将其概括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四句话,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派的旗帜和口号。方先生与他的前辈一样,是一个十分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但决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在《永远的师长》《我所认识的任继愈先生》《缅怀恩师石峻先生》等文章中,他反复阐述,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哲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提到,研究中国哲学不能闭门造车、闭关自守,而要放眼世界,注意吸收外国哲学的先进成果,进行中西比较研究,提高中国哲学的理论水平。方先生认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推动现代新儒学研究

方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七五”和“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方先生领导该课题组十年,带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出版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影响都很大。第三卷《现代新儒学研究》反映了方先生的研究立场、方法、原则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方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思想,对现代新儒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论,并将其置于五四以来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基本格局中来研究。方先生提出的“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三句话,不仅是针对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方针,实际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思想史研究的方针。方先生对“同情地了解”阐发较多,他讲:我们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一种发自生命根处的依赖感、根源感和认同感,中国人永远需要到它那里去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民族身份认同,到它那里去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情地了解”是要求我们“坚持严格的历史性”态度,不以今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人,不用现代的思想去改铸古代的思想,力图还思想史以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一方面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要有深厚感情,常存敬畏之心,唯恐其中的精华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弘扬,成为先哲的不肖子孙。今天再读方先生的相关论述,尤感意味深长!

方先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扬弃态度,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原则。在第二卷中,有一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章,如《关于儒学的精华》《儒学给人智慧》《“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文明以止”: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精神》《“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文化观的意义和价值》等,方先生着力挖掘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从宏观的层面加以概括提取,而且从微观的层面剖析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文明以止”思想中的深层次精华,不仅指出其运用于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历史局限性,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辩证扬弃的典范,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原则。方先生数十年来治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相结合,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寻找“结合点”,让中国哲学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与张岱年先生共同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和《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两本全国高校公用教材,力图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及文化精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和二者相结合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荣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方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优秀传统相结合的探索成果,对于今天更好地坚持“第二个结合”以及巩固文化主体性,具有宝贵的价值和启示。

准确定位马中西三者关系

方先生是一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著名学者。为了解决中、西、马三“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方先生在对文化体用问题以及对民族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基础上,于2006年提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新概括,即“马魂中体西用”论。方先生反复说明:“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接着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论讲的,是对“综合创新”论的继承、发展和深化,二者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派在百年探索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方先生在“接着讲”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他把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实现文化上的综合创新呢?方先生认为,把作为文化资源的中、西、马三“学”科学合理地整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和西方文化的“他山之石”地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辩证统一起来,创造具有博大气象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是百年中国文化发展的正道。“马魂中体西用”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超越了传统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形成“魂、体、用”三元模式,铸马学之魂,立中学之体,明西学之用,为解决马中西三者有机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具有方法论意义。第四卷《马魂中体西用论》集中反映了方先生晚年对马中西三者关系的定位思考,从中也能清楚了解方先生与张岱年先生二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马魂中体西用”论蕴含的创新观点对于今天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依然是宝贵的思想资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学界万象|张小平: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 社会科学报
因曾借给夏克立信用卡被污蔑是“小三” 夏克立女友人发声表愤慨
快女苏妙玲街头遇幼童被卡喉 用海姆立克法相救
“史”的认知“真”的品味 我读《毕竟东流去》
持续12天,“黄河魂·沿黄九省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展
夏克立沉默4天首回应离婚事件 表示“谢谢关心”
​2023万象戏剧节开幕,为期一个月的戏剧狂欢
因出借信用卡被疑是小三 夏克立女友人发文否认
夏克立好友揭离婚内幕:钱都交给黄嘉千,女方拒生二胎还不管娃

网址: 学界万象|张小平: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4823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