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佚稿中的真事

原标题:红楼梦:佚稿中的真事

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隐邀请贾雨村至家中一饮,贾雨村趁着酒兴,对月寓怀,口号一绝。脂砚斋指出:“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正统之“三春”和“三秋”,即“九十春光寓言也”(第一回脂批),横跨了康雍乾三朝。雍乾即文本中所谓的“地陷”了的非正统之雍乾末世,离“天塌”了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崩溃也不远了[注1]。作为通部书的重中之重一一大观园正文,从第十六回到第八十回,在貌似不到三年的时光里,已经包含了“三春”和“三秋”,“甄士隐”了清朝皇位的三次更迭一一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从正统到非正统。

但是,“写假则知真”的大观园正文里,虽然“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谩谰之谮原非一日矣”(第七十七回脂批),贾家内部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终归还是没有水落石出之局。即使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被抄检,贾家中的正统一方,遭沉重打击,但正统与非正统并没有真正易位。

第七十一回贾母庆寿,问及寿礼中的围屏,凤姐提到江南甄家,脂批指出:“好,一提甄事,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因此,虽然大观园里被“甄士隐”了的时代背景里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结局早已尘埃落定,非正统之“第三秋”的凄云惨雾已完全笼罩于大观园上空,离别的旋律也开始奏响,“冤孽偿清好散场”,此前诸芳在“春日”里的所有萌发,似乎都是为了在这最后的“秋日”里凋零。但佚稿中,通过隐喻手法尽显清朝皇家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甄士”(真事)”的贾家内部之“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才真正进入到图穷匕现、刀刀见骨的真实阶段。

编辑

《葬花吟》作于大观园“第一春”春尽入夏的“饯花节”,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宝玉从听《葬花吟》中所预感到的,首先是“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然后又推及他人、自身、大观园、花柳等等。因此,从广义上讲,《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回前总批)。也因此,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葬花吟》里有黛玉之身世遭遇,也有宝玉和诸芳的人生命运,当然也就暗藏着通部书的主要脉络。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八十回后的第一个春天里,贾母在病危之际准定宝、黛的婚事,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像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遭贾家内部非正统一方陷害,身陷“狱神庙”。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一一“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暗示她于次年春尽之时泪尽夭亡,用一生的眼泪报答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秋天回到贾府,但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潇湘馆更是一番“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

第一回脂批指出:“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文本中正统之象征胤礽谥号“密”,而黛玉前世今生与“密”密切相关一一绛珠仙草修成女体后,饥则食蜜青果为膳(蜜青谐音密清);下凡后的绛珠仙子,母亲贾敏,为避讳,她总将敏写作密,她是“密”之女儿;宝玉的太虚一梦中,她与宝钗“兼美”于秦可卿,她又是“密”之一部分。她的前世今生寓言了以胤礽为中心的正统之“三春”和“三秋”[注2]。

文本开篇于“热日无多”(脂批)的末世,此时胤礽已死,但在作者梦幻的文学世界里,“情天情海幻情身”的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胤礽的谥号“密”,具有政治意涵,作为“密”之一部分的黛玉,可称为“梦政密”;太虚一梦中,与秦可卿同领云雨情的宝玉,完成与秦可卿的比托,可称为“梦全密”,同样也具有政治意涵。“梦政密”黛玉和“梦全密”贾宝玉的“木石前盟”和今生注定无果而终的爱恋,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其实隐喻了正统一方特别是胤礽在“九十春光”里的悲剧历程。

编辑

《葬花吟》伤春悲秋,而《葬花吟》暗示的佚稿里,“全部之主”宝黛的爱情走向的关键节点与春和秋密切相关,当然就与脂批所谓的“所叹者,三春也”和“作关键”的“三秋”密切相关。那么,《葬花吟》和佚稿中关于宝黛爱情里的“春”和“秋”,又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真事”(与甄士隐之甄士谐音)?

佚稿中的“第一春”,贾母准定宝黛婚事,犹如孝庄太后力主让胤礽当太子;佚稿中的“第一秋”[注3],贾母死后,宝玉陷入“狱神庙”事件,宝黛婚事遭受致命打击,犹如孝庄死后,胤礽第一次被废,大清江山未来继承者的地位岌岌可危;佚稿中的“第二春”,黛玉望断秋水,伊人不来,于春尽之时,泪尽夭亡,犹如胤礽二次被立又被废,在无望的等待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帝王宝座渐行渐远,最终奔赴黄泉;佚稿中的“第二秋”,归来的贾宝玉面对着人去楼空的潇湘馆,只能在痛苦中追忆,犹如胤礽死后,正统只剩残影。

由于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正统之“三春”注定是一场悲剧,《葬花吟》中的“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句,隐喻正统之“第一春”已结束,非正统的势头上扬;“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句,暗示正统之“第一春”刚刚结束(相当于胤礽第一次被废),但“三春去后”的结局已注定;“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和前面的“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暗示黛玉在“第二春”春尽之时,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即隐喻第二次被废后的胤礽,“登高跌重”,悲剧人生在落寞中谢幕。

由于佚稿不过只有三十回左右,因此,佚稿不会拖泥带水,将会以快节奏直奔故事的终局。佚稿中,“第二秋”回归的贾宝玉,在伤心痛苦之后,很快会和与黛玉“兼美”于秦可卿的宝钗兑现早已注定的“金玉良姻”。宝钗隐喻集处世智慧之大成者,二宝的婚姻隐喻只剩残影的正统一方离政治权力越来越远,但生活还得继续,因此,正统一方只能回归世俗生活。

编辑

就在这一阶段,在非正统一方的逼迫下,袭人被迫离开她一直守护的主人贾宝玉,另嫁蒋玉菡,而二宝也早已今非昔比,非正统一方的压迫日趋严酷,夫妻俩的处境日益困苦,沦落到不得不依赖袭人和蒋玉菡“供奉”。

第三十回暗示未来贾宝玉将会因黛而亡,因此,永失黛玉的贾宝玉,尽管拥有宝钗这样完美的妻子,还是因人世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而“意难平”,很快就选择出家。但是,无论是宝钗的《忆菊》、《画菊》,还是贾宝玉续的半首《南柯子》,都暗示贾宝玉还会回归。

贾宝玉第一次出家后的回归是在来年的春天,即佚稿中的“第三春”。 “第三春”开始之后,非正统一方越来越接近于最终的大获全胜,而元妃也即将“大梦归”。

虽然出世难舍,但在非正统一方残酷的压迫之下,入世更是极为艰难。第三十二回暗示未来贾宝玉还会因袭亡而出家,“桃红又是一年春”的袭人在元妃“大梦归”后不久也因受迫害而终结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天”,袭人的夭亡让二宝的处境雪上加霜。看清了时代真相的贾宝玉,再次选择出家,这次出家就是终极出家。历尽这些所谓的风月波澜,贾宝玉最终成为“情不情”之情僧,类似于文本中时隐时现的癞僧跛道。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妃开启了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三春”的序幕,当元妃“大梦归”,正统之“三春”就彻底结束了,而“虎兕相逢”的原型,很可能就是乾隆四年发生的“弘皙逆案”。“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诸芳中幸存下来的,不得不“各自须寻各自门”。

编辑

贾宝玉续了探春的《南柯子》,而探春作的“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则是上半首,因此,探春的远适他乡应该发生于贾宝玉第一次出家回归前后,即佚稿中的“第三春”。而所谓的“第三春”是聊胜于无的“残春”,“无春才须探”的探春是贾环、赵姨娘等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才自精明气自高”,但此时她已到了“运偏消”之时。“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判词),探春应该是在“第三春”清明时节,远适他乡,从此只能在梦里回望故乡。

探春判词前的画中“两人放风筝”,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这两人应该就是“鹡鸰之悲、棠棣之威”中隐喻非正统的邢夫人和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是她的亲生母亲,但她只认老爷贾政和太太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反应最激烈。“才自精明气自高”的她痛心疾首,痛骂王善保家的及其主邢夫人在家族内斗得像乌眼鸡,真抄家的日子有呢。次日还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不过是邢夫人作的掩饰而已。

因此,佚稿虽然篇幅不长,却隐藏着第一回脂批所谓的“所叹者,三春也”和“作关键”的“三秋”,以隐喻手法,寓言了始于康熙朝、影响波及雍乾两朝关于皇位之争的九十年激荡风云。

我们不能不感叹,文本的结构精巧至极一一从第五回秦可卿登场到第十六回秦钟夭逝,文本以隐喻手法,暗现了以胤礽为中心的“九十春光”,可称之为“秦”文或者太虚幻境之文;从第十七回到文本结束,是比托于“秦”文的大观园正文,在“甄士隐”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一个在内斗中走向分崩离析的世家大族,“写假示真”,隐喻纷争不休的康雍乾三朝的清朝皇家;而大观园正文的最后部分(即佚稿)又是一个微缩版的“三春”和“三秋”。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非凡天才的非凡努力,造就了如此非凡的文本。

注1、当然,这是作者心中的、也是文本中的清史。

注2、详见系列拙文21 《林黛玉的前世今生一一末世哀歌,“九十春光”寓言》

注3、“金闺玉柳质,一载赴黄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二木头”迎春大概也是在此时命丧中山狼孙绍祖。而迎春和孙绍祖的婚姻悲剧,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也隐喻了胤礽和雍正之间的爱恨情仇(详见系列拙文《一个关于“二”和狼的寓言》)。

本篇拙文本中所引用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此前的《“行”走红楼》系列拙文,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细展开,也无法一一注明,敬请谅解!各位朋友,如有兴趣敬请关注此前系列拙文的相关文章!特此注明!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红楼梦:佚稿中的真事
元春省亲时,曹雪芹已经埋下四个巨大伏笔,都会在八十回后发生
甄道元:从《红楼梦》中的板儿、青儿的关系谈起
《红楼梦》首演 中芭何以再现经典
你以为是假新闻,其实是真事的明星奇葩经历 大S具俊晔
杨梓佚:驿站
王振良主编:《红楼梦文献集成•脂评卷》
中芭原创舞剧《红楼梦》首演,探索中国古典意境下的芭蕾语言
年度精品推荐!《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精装典藏本),1版1印仅1000册
《红楼梦》中的元宵佳节:鲜花着锦背后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网址: 红楼梦:佚稿中的真事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4732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