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最后的中秋节,每个人的死亡时间,正是她们离开顺序的预演

原标题:贾府最后的中秋节,每个人的死亡时间,正是她们离开顺序的预演

以中秋始,以中秋终。甄士隐中秋之夜宴请贾雨村拉开《红楼梦》的大幕,而七十五、七十六回贾府悲凉的中秋节则预示着贾母已经走入末路。

贾府的落幕,伴随的是一个个青春生命的逝去。

贾府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在小说第七十六回,这时的贾府经济濒临崩溃,过节的钱是凤姐当了陪嫁首饰才勉强安排的,连尤氏都是卯足了劲想让气氛轻松起来,无奈悲凉弥漫,贾母数次堕泪。

就在这个中秋节的前不久,贾母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八旬寿诞,这也是贾母人生最后一个生日,贾母的去世和贾家大厦倾覆应该相隔不远,甚至有可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的,这样也更增加了百年国公府倒下时的悲剧气氛。

这是贾府最后的一个团圆节,这个晚上,众人退场的顺序,暗示着他们人生落幕的时间。而贾母的数次堕泪,恰恰是她对儿孙们悲惨结局的哀鸣。

男人们立场去赴另外的酒宴聚会,凸碧山庄上只剩女眷,有邢夫人、王夫人、尤氏、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湘云。

凤姐、李纨都病来没有来参加这次的中秋家宴。一个是荣府长房长孙媳,一个是荣府二房长孙媳,都病了不能参加团聚,预示着荣国府的血脉就要断了。

首先离开的是迎春、惜春,小说虽然没有明写,但写了探春留到了最后,而湘云、黛玉提前离开,只是到了下面的凹晶溪馆,因此,安静的迎春、尚小的惜春最先熬不住,先离去了。

现实中也是一样,迎春嫁入孙家后,不叫过日子,而是熬日子,最终熬不住孙绍祖的家暴,是大观园女儿里最先离开的。

惜春出家是在贾府抄家前,惜春年龄虽然小,可是少年老成,又心意冰冷,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她应该是主动离开贾府的。然后就是黛玉、湘云,黛玉泪尽而逝,质本洁来还洁去,她不可能死在贾府彻底败落后,那时是惨烈,当然花蕊入了渠沟,和《葬花词》对黛玉干净离世的结局不一致。湘云应该是比迎春晚一些嫁人了的,只是她薄命,丈夫早死,她还在新婚就丧了枕边人,相比李纨毕竟还有一子,湘云的命运更加悲苦。

陪同贾母到最后的是探春,探春此举是她对长辈深沉的感情,探春对于贾府同样怀着担当和责任,她的坚持既是一种自觉和自愿的行为,也是一种形势下无奈。总之,探春是为责任而生的,原本贾府里将责任赋予了她的大姐元春,元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探春则是主动的承担。探春身上有一股大丈夫气质,她的结局虽说是远嫁异域他乡,或许终生无法再回故土,但相比她的姐妹们,算是好的结局了,也是贾府不幸中之万幸。

湘云、黛玉在凹晶溪馆遇到了妙玉,三人来了一场月下联诗,又入栊翠庵围炉品茶,算是大观园内最后一次文化沙龙,这个大观园最后的诗意的夜晚,故事不多,寓意却深。

首先是湘云、黛玉这对幼时玩伴,又如小时候那样同眠于潇湘馆,成了真正的知心姐妹。湘云在这一晚成熟了,从一向怼黛玉到真正了解她和宽慰她,看明白了许多的事。

然后,这一晚的联诗三个姑娘找到了真正的知音,三人也是大观园里真正与诗相伴、人诗合一之人,水平更是旗鼓相当。于妙玉为快意,于湘云黛玉为欣喜,结果就是三人直到四更才安歇,这是酒逢知己、人遇知音的感觉。

最后各自在诗中为自己的结局下了谶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贾府最后的中秋节,每个人的死亡时间,正是她们离开顺序的预演
《红楼梦》中贾府过中秋节,到底能有多精致?
红楼梦里地位最高的小姐,是贾府最大的靠山,最后死得很惨
周瑞家的送宫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的?她真的怠慢黛玉了吗?
红楼梦:丫头不是贾府家生奴才,却因对主子忠诚,成了最尊贵的姑娘
红楼梦里的丫鬟,为什么宁愿留在贾府为奴,都不愿出去?
《水浒传》作为梁山的中坚力量,梁山五虎将的死亡顺序是怎样的?
刘姥姥一个乡野村妇,为什么能敲开贵族贾府的大门?
另一种风刀霜剑:宝钗在贾府的处境,到底怎么样?
林如海推荐贾雨村去贾府,他为什么忽然问贾政的官职?

网址: 贾府最后的中秋节,每个人的死亡时间,正是她们离开顺序的预演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4727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