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一百岁了
原标题:《寄小读者》一百岁了
卫建民
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从发表算起,迄今已有百年了。一本小册子,经过百年的考验,今天还在以各种形式出版,证明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已成为经典。
冰心初登文坛,是以诗人的姿态为读者所认识的。《春水》《繁星》,以晶莹剔透、简练隽永的句子打动人心,是新文化运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冰心不讳言,她的小诗受泰戈尔、纪伯伦的影响,那些呈现东方智慧、为人类命运咏叹的诗,拍击着海边长大的冰心的心;心与心,在大海的荡漾里相连。
《寄小读者》的文体是书信,按冰心的说法,通信的形式有一个倾诉的对象,笔之所向,有个着落。这些影响中国百年的文学通信,最初发表在1923年《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读者对象是儿童。作者从她预备出国留学写起,每封信写她的一段心情和她看到的人物风景,她的刹那感受。情景交融,感而遂通,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个人经验,是以诗心处理她的感触,是作家生命的光华。三年,29封信,把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心情、观感,异国的山水,朋友的私语,出门访友的所思所见,一封一封寄回国内,向她的小读者报告。其实,她的读者,成年人更多些,因为成年人已失去童年,愿意在她的文章里找回所失;而她那诗意浓厚的通信,承载着爱心和对美的惊异发现,又是隔着太平洋在抒写,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
郁达夫先生评论冰心的散文说:“对父母之爱,对小兄弟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郁先生的法眼,对冰心散文风格和形成原因,分析得很透彻。如此读冰心,我们能体悟到:冰心谈母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内容是个人的经验,核心却是世界精神。信是个人写,写给自己的亲人,同时也是写给天下所有的人。
从头说起,《寄小读者》的灵感来自冰心的小弟弟:“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地和我说:姐姐,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根很长的竹杆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里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弟弟的稚气话,弟弟对姐姐的爱,是29封《寄小读者》的源泉。
我读冰心的书时,已是青年。我是按现代文学史的序列读到冰心的创作的。那时在冰心文集的扉页写过一段读后感:“闺秀类的作品,囿于自己生活的圈子,笔路很难拓展。她们的创作生涯,和自己的生命同步。她们的特色,就是她们的局限。”冰心的作品,有诗,有小说,有散文,但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她却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
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过一册《三寄小读者》,其中的再寄,是1958年,冰心应报纸副刊编辑之约写的。冰心写了14封,是报道式的时文,早期的诗心变成了理性的颂歌。三寄,是1978年以后写的,共有10封。这个时期,冰心已进入老年,这10封信,名义是寄小读者,实际是她的老年心情,是一个五四老作家对祖国未来的期望。10封信中,我喜欢她对周思聪一幅画的评论,即卢沉、周思聪夫妇创作的《清洁工人的怀念》,画面是周总理在深夜下车和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清洁工握手。她看到周思聪的画动了心,并愿意以信的老样式评论——这来自她对周总理的爱敬。
《寄小读者》的再寄、三寄,作为一本完整的书,读者不妨都看看。但要说到感染力和艺术性,第一寄仍是最好的。
百年前的儿童,在一张白纸黑字的报纸上读到冰心的《寄小读者》,就看到了诗和远方。今天,科技发达,物质丰盛,可供儿童选择的书籍太丰富了。我不知道,今天的小朋友还会读《寄小读者》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致小读者书
“五个一百”,触摸时代才能引领未来
活了一百多年,头一回见这样的奇人!
中国14亿人每人捐一百,1400亿军费够打几天?
“五个一百”奋进新时代 谱写真善美
面向少年儿童读者 “小十月文库”新书首发
诗歌创作|春寄
【古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赏析
原著作者走进图书馆 带领小读者从诗词中解密李白
男人被车撞对方赔偿三千,男人却和老婆说只有一百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1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39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4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56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51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7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60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1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91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