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吗?
原标题:同理心是领导者必备的能力吗?
由《史蒂夫·乔布斯传》和其它传记畅销书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埃隆·马斯克传》于9月12日上市,第一周就售出了92560册。这本书详尽地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吸引力、最有争议性的变革者埃隆·马斯克的故事。他善于打破常规,深具远见卓识,引领世界进入了电动汽车、私人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沃尔特·艾萨克森用两年时间跟随埃隆·马斯克,参加他的会议,和他一起走访工厂,并花费大量时间采访了马斯克、他的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以及反对者。
艾萨克森评价马斯克“对戏剧性上瘾”,“热爱混乱,没有同理心”,并向自己和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马斯克心底驱动着他的恶魔,是否也是推动创新与进步所必需的呢?”
传记一经出版,好评如潮。但是,批评声也不少。其中一条比较尖锐的批评是,“艾萨克森没有充分探索埃隆·马斯克的核心问题:如果他创造了可能改变世界的技术,把我们都送上火星、拯救了人类,那么他对待为他工作的人、亲人、用户和阻碍他的人的刻薄甚至残酷还重要吗?”
马斯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相信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本期“我对你有问题”就为你分享《埃隆·马斯克传》。分享人地山向本书提出了七个问题,并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01
“非以砥砺,不见其利”——马斯克的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对他有着怎样的影响?
1971 年 6 月 28 日,南非,比勒陀利亚。
一个 7 斤 7 两的男婴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埃隆·马斯克。而当时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除了头看起来有点大,其他方面不甚特殊的小男孩,长大以后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男孩的母亲名叫梅耶·霍尔德曼,是一名模特,兼营养学讲师;父亲叫埃罗尔·马斯克,工程师、冒险家、商人,兼“恶魔”(按马斯克的看法)。父母的婚姻并不美满,或者说根本就是个错误,至少马斯克的母亲梅耶是这样认为的。
20 世纪 80 年代的南非,是暴力和混乱交织的乐园,街上随时可以听到枪声,地上不乏横陈的尸体,有时还淌着黏糊糊的血液……这便是马斯克童年成长的地方。
大人们刀光剑影,孩子们也耳濡目染,爱打架的坏小子无处不在。
小马斯克天生有情感缺陷,缺乏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一窍不通。这种情感上的麻木,在周围人眼里却近似一种傲慢。因此,他常常受到小混混的“特殊照顾”。有一次,一伙人把小马斯克打得鼻青脸肿,几乎认不清他的样子。
事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埃罗尔竟然把小马斯克痛骂了一顿,说他是“一无是处的白痴”。对此,马斯克对本书的作者说,他的父亲有着双重人格,性格忽冷忽热、情绪翻云覆雨,一会待人和善,转眼间又粗暴无礼。不过,极为讽刺的是,每当亲友们谈起马斯克来,几乎也是相同的评语。
而作者对他的感受则是:“他的情绪会在晴空万里和暗无天日之间、在激情四射和麻木愚钝之间、在冷漠疏远和真情流露之间循环往复,偶尔还会陷入那种双重人格的‘恶魔模式’,让他身边的人感到害怕。”
其实,马斯克一直都在尝试摆脱父亲的阴影,但父亲对他的精神影响却挥之不去。
另一方面,埃罗尔·马斯克却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甚至自豪地诉说着他从前对孩子们“独裁式的”教育;他还说埃隆·马斯克继承了他这种严苛的独裁风格,并将其运用到了和周围人的相处之中。
埃罗尔这句话倒是一点不假——在马斯克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都印证了这点。
#02
“硬币翻转,有正有反”——是强势高效的领导者,还是专横独断的暴君?
“我要什么,你就得做到!”
在 SpaceX 制造第一批火箭发动机的时候,推进部门负责人汤姆·穆勒提交了一个时间表。马斯克看了之后,直接命令他把计划时间减半,并冲他喊出了上面那句话。
穆勒早已习惯了老板这种“浑蛋”的风格,只得顺着他的意思去做。但事后,穆勒也无奈地承认,整个制造过程所用的时间,跟马斯克的要求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对此,穆勒解释道:“如果你设定了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大家就会付出额外的努力。”
马斯克素来喜欢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然后威逼着团队实现这个目标,尽管有时候根本不必如此紧迫。他认为这样能够激发团队的潜力,或者至少可以实现一种“取乎其上,落得其中”的结果。
这种硬核的管理方式,的确能够带来意外的收获。在特斯拉早期生产 Model S 之际,为了让整车不至于显得过于臃肿,马斯克想把电池包压得尽可能薄,然后贴在车底板下面。于是,他询问了电池单元的负责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德鲁·巴格里诺;后者告诉他,经过各部门精确计算,电池单元可以缩减到 8400 个。马斯克直截了当地回复他:“不行,做成 7200个。”估计德鲁当时可能用尽浑身力气忍住没骂街。但话说回来,一番努力之后,他还真就做到了。德鲁后来回想起来,甚觉不可思议。不过,他也不忘向本书的作者吐槽了一番:他(马斯克)真的很严厉,有时甚至还用言语攻击别人。
马斯克这种霸道的管理模式,也并非屡试不爽。2018 年,马斯克执意打造一款“未来风格”的皮卡(Cybertruck)。期间,有很多来自内部的反对声音,都被他断然驳回了。而最后的结局是,这辆不伦不类的车型未获成功,更没有像他一开始想象的那样“惊艳世人”。
正如穆勒所言,马斯克那种唯我独尊的行事风格是一把“双刃剑”,员工有时因挑战成功而满怀喜悦,有时也因遭遇挫折而备受打击。这样的管理方式无疑是矛盾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也为他名下的 SpaceX、特斯拉、Neuralink 等公司带来了闻名于世的优秀产品。
#0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马斯克作为商界大佬也会“狂飙”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马斯克不过就是个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嘛。这就有点误会他了——他不仅对员工狠,对自己也挺狠的。
2017 年 7 月,一个头疼的问题摆在马斯克眼前,为了让深处资金困境的特斯拉活下去,他必须把 Model 3 的生产速度提高到每周 5000 辆。而事实上,就当时而言,配套电池的生产速度勉强达到这个目标的一半。
马斯克把心一横,干脆直接搬进厂里住了,他想用这种方式让团队时刻保持一种冲锋的状态。他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只睡不到五个小时,还经常打地铺睡。
有一天,一个倒霉蛋跑去触他逆鳞:“工厂每周最多生产 1800 个电池。” 马斯克听后毫不犹豫把他开了祭旗。慢慢地,也不知是惧怕他那种疯狂,还是受到他 “御驾亲征”的感召,大家也都开始跟着一起“杀疯了”。
后来的几个月里,整个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预定的目标实现了:2018 年 7 月 1 日凌晨,当周的第 5000 辆 Model 3 缓缓地走下了生产线,一切不可能终究变成了可能。
另一次“狂飙”是在 SpaceX。
2021 年 7 月,马斯克一心想要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审批,以便让星舰早日发射。为此,他想了一个奇招,就是先把助推器和二级航天器堆叠好,然后利用媒体和公众的压力,迫使监管者尽快批复。其实,这样的逼宫意义不大,因为发射星舰的准备工作要到 2023 年才能完全就绪。但马斯克才不管那么多,说干就得干;甚至,他还设定了十天的限期。
就这样,“狂飙”开始了。
当日夜间,还在工作的马斯克仍觉不过瘾,遂群发了一封题为“星舰狂飙”的邮件:“……请大家立即投入第一艘星舰的工作中来……不管通过什么交通方式,赶到这里。”此时此刻,星舰基地主楼的大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也将时间之弦一点点地拉紧:
196 小时 44 分 23 秒、196 小时 44 分 22 秒……
十天过后,星舰的助推器和航天器如期被堆上了发射台,“狂飙”宣告结束。虽说这次突击毫无必要,马斯克对此却陶醉不已。
但有的时候,“狂飙”也不顺利。比如 2021 年,马斯克轰轰烈烈地发起了一次安装太阳能屋顶的行动,最后就以失败告终了。
#04
“怼天怼地,常有惊喜”——质疑一切的精神在马斯克的成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马斯克从小就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给他灌输的思想。从《圣经》中的寓言,到宇宙和生命的意义,他对什么事情都倾向问一个“为什么”。这种质疑一切的精神,对他的工作大有裨益,甚至被他奉为圭臬。
比如,马斯克常常会质疑团队的购置需求,这为他节省了不少的成本。在猎鹰 9 号发射之际,他问员工为什么一定要花费上百万美元来制造火箭吊车。员工答复他说,这是空军的安全规定。马斯克觉得规定很不合理;于是,他派工程师去和军方谈判,后者最终修改了条例,SpaceX 也因此省下近 170 万美元的开支。
还有一次,马斯克参观星舰的生产设施时,正好赶上一片碳纤维材料发生褶皱。旋即,他脑袋里的“质疑开关”被触发了:碳纤维又贵,生产又慢,为什么不换成不锈钢?起初,团队只当他又“犯浑”了,但也有人跟他耐心解释不锈钢会加重火箭质量。马斯克却坚信自己的判断,直觉告诉他不锈钢效果会更好。
团队拗不过他,只好重算一遍,谁知结果竟大出所料:第一,极寒温度下不锈钢强度显著提高,这使得火箭可以携带性能更好的低温燃料;第二,不锈钢更耐热,因此可以精简掉朝向太空一侧的隔热层,如此一来火箭的整体质量就减轻了;最重要的是,之前采用的特殊合金需要极为严格的焊接条件,而不锈钢却不用,这也使得综合成本大幅地缩减。
马斯克不仅自己质疑一切,同时也要求员工有这样的精神。有一次,他创立的 Neuralink公司正在设计一款侵入式脑机芯片。设计伊始,马斯克要求将原本分立的芯片做成一体化的样式,以便提高性能、减少故障和维护成本。而工程师误以为“一体化”也意味着“小型化”。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小尺寸的制约,电池续航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马斯克得知后,先是责备了工程师,为什么当初不直接问清楚。接着,他又质问工程师,谁说一定要缩小尺寸?头是圆形的,芯片设计如果能够顺应头骨形状,则其表面积就能适当延展,续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不断地追问和探索下,终于,一个既合乎人体工学,又不失硬件性能的产品诞生了。
#05
“顶流商人,三流恋人”——马斯克有着怎样糟心的感情故事?
别看马斯克商业上风生水起,感情方面可就一言难尽了。
这世界上,有一种男人平日不善言辞,可对异性能说会道;还有一种在生活中左右逢源,但一看见女性就仿佛大脑跟嘴有排异反应一样。马斯克则属于第三种,无论工作还是恋爱,凡是和活人打交道的差事,他都不怎么灵光。
大一的时候,马斯克被同校的贾丝廷·威尔逊所吸引,而后者正和男友闹分手。于是,马斯克凭借着他那聊胜于无的情感认知,制订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求爱计划——他跑去说服贾丝廷:“你那男友一看就是个傻货,所以你应该跟我约会。”说来也怪,女方竟然被如此憨态可掬的表白打动了。
但马斯克的亲友却不太喜欢贾丝廷,大家都认为她擅长制造混乱,而马斯克偏偏天生拥有吸引混乱的体质。果然,这俩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结婚前夕还在怄气。后来,五个孩子的出生都没能平息争吵。她觉得他是浑蛋,他觉得她是笨蛋;2008 年,“笨蛋”再也无法忍受“浑蛋”,二人终于散伙了。
同年,美丽、聪明的妲露拉·莱莉走进了马斯克的生活,二人也终结为连理。他们真心相爱,也享受了甜蜜和幸福。但马斯克的情感缺陷和对工作的过分投入,令妲露拉痛苦不堪,几番分分合合,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胞弟金博尔对埃隆·马斯克的一句评价颇为准确:“动荡的环境和剧烈的冲突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有时他甚至渴求这些东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那些他努力维持却未能持久的恋爱关系中……这些是他赖以为生的养分……离了这些他活不下去。”
2012 年,一个想要参观 SpaceX 的女人闯入了他的世界,再次续写了他鸡飞狗跳的感情生活,女人名叫艾梅柏·希尔德。顺便一提,网上热议的 cos 游戏角色的女友就是这位。2018年,二人分道扬镳。
之后,马斯克和音乐人格莱姆斯结婚、又离婚;还和公司高管生了孩子……自不待言。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马斯克命里注定与安稳的生活无缘。诚然,纵观他的情史,不过是一部名为《不安的马斯克先生》戏剧的翻版,故事的主线都是混乱与争吵,无非是换了女主角而已。
#06
“天生我材,必有其用”——马斯克的企业带来了哪些历史性变革?
童年的动荡和不安,塑造了马斯克矛盾和乖张的性格,却也淬炼出他那寻求颠覆和改变的精神。正如他人生中的每一个侧面,无论是感情上反反复复的破碎与弥合,还是火箭的一次次的炸毁和顺利升空,似乎都有一种不破不立的隐喻蕴含其中。
一定程度上来说,马斯克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你会发现,在他名下所有公司的深处,都暗涌着一股革命家的血液,时刻充盈着其积极推动社会变革的灵魂。
事实上,马斯克的 SpaceX 拯救了美国的太空梦。从 2010 年初开始,美国逐步将所有老化的航天飞机退役,曾经辉煌的航天事业,如今日薄西山。此后的近十年里,由于陈旧的官僚作风和僵化的成本补贴制度,NASA 迟迟未能拿出一架像样的载人航天飞机。而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也不得不远赴哈萨克斯坦,乘坐着老对头俄罗斯的航天飞机去往国际空间站。
直到 2020 年 5 月,与 NASA 达成合作的 SpaceX,用搭载着“龙飞船”的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地把美国宇航员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由私营火箭公司将人送入太空。这一刻,“山姆大叔”翻出了昔日的“太空勋章”,拂去上面的尘土,重新戴在了胸前。千万人通过电视和各大媒体见证着这个瞬间,振臂欢呼。
另一方面,特斯拉汽车对美国的制造业也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2012 年 6 月,随着第一批 Model S 从加州弗里蒙特装配车间走下来,许多当地的工人挥动着美国国旗,眼里噙着激动的泪水。在特斯拉接手弗里蒙特工厂以前,它在全球化的变迁中,一度沦为工业遗迹。如今,厂子再焕生机,一辆辆缓缓走出的新型特斯拉电动汽车,已准备好奔赴美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当年,一家美国汽车杂志骄傲地写道:Model S 证明了美国仍然有能力制造出伟大的东西。
其实,特斯拉的历史贡献还不止于此。它最大的成就是,通过科技,打破了人们对于电动汽车性能温吞的传统偏见。此外,特斯拉还率先实现了电动车的量产化,这不仅充当了全球电车普及化的革命先驱,还给未来交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07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促使马斯克不断前行的源动力是什么?
在特斯拉创立之前,马斯克对合伙人 J.B.施特劳贝尔说:“我曾努力思考,什么东西会对世界产生最大的影响,而储能和电动车在我的这份清单上名列前茅。”对此,另一位合伙人马克·塔彭宁在回忆过往时提到:比起电动车的商业层面,马斯克更关注的是其发展潜力——他坚信,为了让人类拥有可能续的未来,汽车的电气化必须实现。此外,SpaceX 的问世,也可以追溯到马斯克早年的一个宏大愿景。
时间倒回,来到他的少年时代。有一天,小马斯克溜进父亲的办公室,好奇的他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火箭的一些设想。那段时光里,他每天放学之后,都会一遍遍地阅读那本书;也正是从那时起,让人类飞向外星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要把人类送上火星。我的人生使命是让人类建立起跨行星的文明。”这是马斯克在一次与同事聊天时的真情流露。
这番豪言壮志下面,其实还埋藏一个重要的信念:人类成为多星球生存物种有助于确保人类文明和意识的赓续,以防地球遭遇不测时,文明的火焰永远地被熄灭。而对于这样的宏愿,作者坦言,他感到既振奋,同时又有些惶恐。
“我们必须试一试,否则人类将永远被困在地球上。”马斯克坚定地说道。一个将在未来改写人类历史的私营火箭公司 SET(SpaceX 的前身)应运而生了。
说他杞人忧天也好,还是强行给自己加戏也罢,马斯克这种救世主的心态,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马斯克一直有着深深的忧虑,甚至为此彻夜难眠:他担心有朝一日,人工智能会背叛人类。马斯克的终极信条是:无论何时何地,机器人都不应伤害人类。
这样的忧患意识,促使他先后创立了 OpenAI(他现已退出)、Neuralink、以及后来的 X.AI 等相关企业,并且组织研发了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和超级计算机 Dojo;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致力于制衡潜在失控的人工智能,最终保护全世界。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列夫琴对马斯克的认识非常准确,他曾说道:“埃隆·马斯克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能把他自己的愿景当作上苍的旨意。”
栏目主持丨庞晔
海报丨金文鸿
排版 |vv
漫画|晶晶&庞晔
支持|白话日报&贾嘉&李艳&刘佳宁
一颗彩蛋
#1 姚政:快男10年后,我决定用上班去“霉运”
#2 当朋友变成我领导,这班儿是没法上了
#3 当一生要强的年轻人空窗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如何做一个领导者”
“一本书·一堂课”:王秋月主讲《刷新》
<a class="weapp_text_link">我们丧失了什么能力?</a> 哲学家康德说,永远要把人当作目的,而非工具。但我们活在一个个外在目标中,活在别人对我们的评判和期许中,精疲力尽。善友教授说,这是因为未能真真地表达自己。企业管理者也发现无法再用冰冷的数字、严苛的纪律来团合年轻员工。善友教授说,这需要我们富有同理心、真真地“看见”员工,视员工为一个完整的、真正的人,而非不被尊重的工具人。为了“经由真正
这撩的是头发吗?分明是在撩拨我的心铉
能力陷阱:别让这3种陷阱,阻碍你发展的脚步
人到中年要记住:人生下半场,拼的是自愈和扛事能力
心理学:当你身边发生这三件事,说明你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女性
无论做什么事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
心理学:真正聪明的女人,都有这三种能力,你有吗?
人重要的是抗压能力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