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将那些活泼生动的东西落到笔下”

原标题:“我想将那些活泼生动的东西落到笔下”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首都北京一直是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新北京,新生活,新写作”主题分享活动日前在十月文学院成功举办。作家们从各自的生活细节出发,分享自己在北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在城市的无限生长性当中,生活在这里的作家们都能够遇到很多大事件和好故事,如何把这些大事件、好故事,把我们的生活感受和思考以鲜活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来,对于作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在开场白中说。

谈及这个话题、谈及自己和北京的关系,作家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话语间充满了人文气息。今年刚摘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乔叶分享了自己与地铁管理员、街头理发师的互动,谈到了她对这座城市里行人的观察,还谈到了她很喜欢的那片通州的麦田。“我特别喜欢北京的烟火气、市井气。我觉得所有大主题最后都要落到具体的人和事上,小的事情会引发我创作的冲动。”在乔叶看来,新北京、新生活,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互相映衬,交相辉映,“那些特别活泼生动的东西,是我想要落到笔下的内容。”

作家林特特将自己与北京的关系描述为“久别重逢”。她说,在离开北京的时间里,自己一直在书写北京。在她心中,她的归属感全在北京,只有在写北京时,她和这座城市才是贴近的。“小说应该是‘史料’,即便小说有虚构、想象、夸大的成分,我们仍然能通过字里行间看到社会的风土人情、社会现象,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在她看来,只要作家能把自己如实、真诚、准确地表达清楚,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标本”,100年以后的人们,就能从作者讲述的故事中获取这座城市的样本和史料。

青年作家周婉京最近在琢磨一张1936年的北京地图,她把这张地图带到了活动现场,“我特别想看看以前的北京,于是我开始在故事里写当时的胡同。”在她的眼中,北京是一个重叠的城市,不同的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我是在北京的大院里长大的,但我很愿意写胡同,因为胡同里充满了烟火气。我常常在想,旧的北京和新的北京中间一定有一条隧道,我想变成这条隧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作家眼中的“新北京,新生活,新写作”什么样?乔叶等带来答案
火落到脚背上
作家们如何书写北京城?乔叶: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
夜雨丨江辰宇:月光,总会落到诗人心上(外二首)
植树节|那些作家笔下的树
老佛爷乱点鸳鸯谱,想将欣荣指婚给永琪,晴儿紫薇指给尔康
20岁出头的漂亮女孩子沦落到流浪街头……
曾经的一线歌手沦落到只能接商演……
《晚熟的人》:文学家笔下的劳动之美
严世藩想将和尚活活打死,突然高僧带来圣旨,和尚被封为护国法师

网址: “我想将那些活泼生动的东西落到笔下”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2771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