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家风是柔性的家规
原标题:王国平:家风是柔性的家规
王国平/文
一、家风是柔性的家规。
“家风是柔性的家规”,这一观点出自于教育专家、曾国藩六世嫡孙曾樾先生。
其实,家有家规这件事,放在上个世纪初去讲,便是常规,因为,当年每家都有一帮孩子,没有规矩就会乱套,不管父母有没有文化,家规是硬道理,不可缺少。
后来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后,人以稀为贵了,一个孩子稀罕不够,家规就没了。可接下起来的问题便是,到处都有“熊孩子”出没,逼得我们不得不再度寻找失传的家规。
然而,让家规回家还需时日。但家风却一直都在,曾樾讲到父母的行为文化自带家风,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家风也是规矩,是柔性的家规,甚至比墙上的家训、家规更有力。这点,我深以为然。
二、解读中国“家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家文化”,是以“家”和“家族”为根脉相传的文化。所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才有“光宗耀祖、福荫后代”,这是家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价值。
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在祠堂文化下,一个家族对后代的教育指向是什么?就是“光宗耀祖”,就是把人做好、把事做好,让老祖宗的脸上因为你而有光。至于“福荫后代”,解释下来就是对后代尽责,对家族负责。也可以说,少不成事之时要懂得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长大做事的时候,要有对家庭和家族的责任感。而这种文化内涵便是正能量,是成长与发展的内动力。
我的观点是,所谓家教也就让孩子懂这八个字:光宗耀祖、福荫后代。
三、家有老大、责任担当。
这一点在过去多子女家庭中谁都懂,尤其是父母临老病重时,离床边最近的一般是老大。
这也是中国家文化所在,对上尽孝,对下担责,每家都如此,每家都有老大。只是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在宝贝文化背景下,谁都弄不懂了,宝贝是老几?!原本民间归结的“大的傻、二的奸、调皮捣蛋是老三”,如今,一个独生子女,竟然找不到自己了。于是,这些成年后都不太懂事的“独一无二”们,让父母们累了。
四、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如今,父亲的“棍棒”和老师的“戒尺”都没了。规矩没了,这是问题,是谁也不敢大声说的问题。但北师大赵忠心教授敢说,他面临家长带着意味的询问:“赵教授,孩子能不能打?”赵教授直言:“该打还要打”。我半开玩笑插话说:“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打”。
于是,话题又转到了当年老师的戒尺,还谈到了有个“不打小孩日”。也有玩笑说:这是个国际日子,说明全世界都一样,遇到孩子没规矩、惹事后,家长都尝试过武力惩戒的方式,有人问:“不打小孩日”之外的日子是什么?所以,家教还应该围绕着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问题,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家风文化将赋予生命以意义|“大家”说家规
家风家规代代传,200多岁的“省保”大院藏着马氏家族兴旺的密码丨天府好家规
省文联主席陈智林谈家规家风:为人善知感恩,勤奋踏实追求人生
家风文化将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三立四维,谙练修身”64字王氏祖训 四川乐至后人讲述与时俱进的家风故事丨天府好家规
四川广汉“最美家庭”的家风传承:从《了凡四训》中提炼家训 济人之急|天府好家规
四川遂宁竹编赵氏家族:非遗里的家风 编织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丨天府好家规
诗人王国平:乐至不仅有丝和诗,还有“思”
成都市东坡小学副校长孙郁:将东坡文化潜移默化到家庭教育 | 天府好家规
成都双流刘沅后人:两则家训 “教我们如何做好人”|天府好家规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