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学建成理想国的一生”,作家学者追思著名作家、茅奖得主李国文
原标题:“将文学建成理想国的一生”,作家学者追思著名作家、茅奖得主李国文
2023年8月24日是李国文先生的九十三周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李国文先生追思会,邀请李国文先生的家属、好友以及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一同追思李国文先生、纪念李国文先生。追思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主持。
2022年11月24日凌晨1点30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李国文先生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盐城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组长,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干事,中国铁路文工团创作员,中国铁路文协副主席,《小说选刊》主编。李国文先生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1957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改选》。他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月食》《危楼纪事》分别于1980年和1984年获得全国第三、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随笔集《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李国文先生是“文坛长青树”,他创作勤奋,著作等身。从早期的小说创作到后期的随笔杂文写作,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耄耋之年的学者,他的创作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和人民心声相应。他的小说独辟蹊径,别具个性;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内容宏富,神游千古,语言精炼老到,融学识、性情和卓见于一体,深受读者喜爱。此外,李国文先生担任《小说选刊》主编期间,为推动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国文先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着超过四十年的合作与友谊,多部重要作品由人文社出版:
1981年,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由人文社出版,第二年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出版;2002年,杂文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出版;2009年,《李国文小说选》入选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第4辑,由人文社出版;2012年,《李国文文集》(17卷)出版;2017年,人文社在第46届伦敦书展上与英国查思出版有限公司签署了《冬天里的春天》的出版合约,并于次年推出了该书的英译本;2017年,古代笔记评注本《李国文评注酉阳杂俎》出版;2019年,《冬天里的春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2022年12月,《李国文散文》被收入“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人文社也在追思会现场布置了李国文作品版本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李国文先生的感激和想念,他认为李国文先生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与惊涛骇浪,但是他依然为我们后人留下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李国文先生创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仍有待更充分的研究和领悟。对他个人而言,李国文先生的离去就如同自己的长辈离去一般。他回忆起自己同李国文先生交往的时光,深情地说:“如果人生有导师的话,老李就是我的导师。”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谈到:“多年来,李国文先生密切关注人文社的发展,与人文社多代编辑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教诲与启迪。我们在李国文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断突破自己的写作者,看到了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也看到了一位面对人生大起大落时宠辱不惊的智慧长者。今天我们纪念李国文先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他那些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要学习他坚韧、开阔、高尚的人格。”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原会长桂晓风围绕“睿智、大爱”这四个字表达了他对李国文先生的思念。桂晓风认为李国文先生的睿智来自他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富有远见的眼力、无私的胸怀和坚定的信仰。李国文先生的大爱则包括他对人民、文学、朋友和编辑们的爱。此外,桂晓风的女儿桂松蕾和外孙王子睿与李国文也有深厚的交往,他们分别写了怀念李国文先生的文章,在文中满怀感情地回忆了自己同李国文先生相处的时光,表达了对李国文先生真挚的爱与思念。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聂震宁回忆了李国文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与爱护。他说李国文先生一直是自己极为敬重的老师,在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为自己解疑释惑。聂震宁还提到自己最新的一篇长篇小说《书生行》就是在李国文先生的敦促和鼓励下完成的。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回忆起自己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李国文先生对自己的帮助。他说:“人生都有顺遂和不幸的时候,在挫折跌宕的时候我更加清楚地记得李先生对我充满善意和人生智慧的劝解。”
著名作家梁晓声回忆起和李国文先生的交往,他说同李国文先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常有如沐春风之感,一些令人郁结之事都能得到疏解。李国文老师活得十分通透,似乎任何事都在笑谈间就过去了。此外,梁晓声还提到,李国文先生的作品是我们十分重要的资源,值得仔细地去研讨和学习。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华书局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周绚隆首先回忆了自己之前作为编辑和李国文先生交往的经历,他从三个方面描述自己所认识的李国文先生,认为李国文先生是自己的一个长辈、一个导师、一个楷模。此外,周绚隆还提到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李国文先生是一个“有风骨没架子”的人,表现在他身上就是正直、善良、智慧、通达的品质。
著名作家周大新回忆起自己和李国文先生的书信联系,他说从李国文先生的信里就能感受到他待人的真诚,每封信都能够认真地给自己提供指点。
著名作家、《光明日报》原记者韩小蕙说李国文先生的爱是一种大爱,他对每个人都平等相待,并且与人为善,时常替对方着想,关怀、开导对方。韩小蕙谈及李国文先生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认为一是他高贵的人格,二是他渊博的学识。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首先代表《小说选刊》及主编徐坤向这次会议的举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着重强调了李国文先生的理想主义精神,认为李国文先生为文的一生就是将文学建成自己的理想国,并且李国文先生在面对作品时始终将语言放在第一位。他说我们今天追思李国文先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延续他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对语言的精益求精。
国家统计局原纪检组长、中国老龄基金会原副会长章国荣提到李国文先生的善,认为他的善不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他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刘昭徽回忆起自己给李国文先生进行针灸治疗的经历。她说,在跟李国文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李国文老师给了自己人生的各种指导,鼓励自己写作,甚至还为自己翻译的书写了书评。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忆及自己同李国文先生交往近三十年,认为李国文先生既是非常令人敬重的长辈,又是特别容易亲近的人。李朝全对李国文先生的创作经历进行了介绍与归纳,认为李国文先生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具有恢弘成就的杰出代表。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院王雪梳理了李国文先生的手稿与书信,并通过这些作品描绘了她对李国文先生的印象:真诚、关注新鲜事物以及对创造力的自觉追求。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谈到李国文老师有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篇文章始终激励着自己,也同样激励着下一代的年轻编辑。她说我们应当继承李国文先生的大爱与风骨,以他的精神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葛云波回忆起自己作为编辑同李国文先生之间的交往,在编辑李国文先生的文集时,自己能够体会到李国文先生思想上的睿智,情感上的淳朴和文风的率真。葛云波还提到李国文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认为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
在追思会的结尾,李国文先生的儿子李巧代表家属发言。他首先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对李国文先生的爱,他回忆起父亲的一生,认为李国文先生豁达的人生态度同他坎坷的经历是紧密相关的。最后,李巧表达了自己的感触,认为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珍惜生活、珍惜朋友、珍惜周围的一切,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加灿烂光彩,我们才能活得更加完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将文学建成理想国的一生”,作家学者追思著名作家、茅奖得主李国文
著名作家、诺奖得主,去世!“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
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米沃什颠沛于20世纪历史的壮阔一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曾称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曾称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茅奖四十年 |六位获奖作家,仅一人健在,首届茅盾文学奖颁给了哪些作品
历时七年三易其稿,十月文学奖得主、作家李清源长篇《窑变》面世
文学 | 张国文:春分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待戈多》作者塞缪尔·贝克特出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