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鲁敏谈昆德拉:曾掀起阅读热潮又遇冷,用轻盈包裹厚重

原标题:作家鲁敏谈昆德拉:曾掀起阅读热潮又遇冷,用轻盈包裹厚重

当地时间7月11日,94岁的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因病在法国巴黎的寓所去世。12日下午,消息传至国内,70后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的朋友圈也被“刷屏”。

鲁敏。

“我们这代文学爱好者,可以说经历过一个‘人人必谈昆德拉’的时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鲁敏回忆,“上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相关作品的翻译引进,身边人好像都十分热衷于谈论他。”对当时的文艺青年来说,昆德拉的作品,从另一维度展现了人如何书写自身与其所处国度、所处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之间的关系,给身在不同国家和年代的创作者以十足新奇的感受,鲁敏甚至形容为“当头棒喝”:“他是以一种看似比较轻松、诙谐,充满了反讽、戏谑、自嘲的‘游戏’的方式,不断地进行解构,这种风格对我们是既有触动,又有启发;他勇敢的探索,也让大家认识到了反讽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在这方面,他做到了一个作家的极限。”

昆德拉书中的很多概念、说法,比如“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今译为刻奇)”等,已经超出了文学阅读的范畴,成为社会流行词,或者文艺批评的标准。有趣的是,鲁敏对南都记者提到,大约到了新世纪初,明显感觉有一段时间,人们把他“放下”了,而且是刻意地“冷落”,“就好像是一种反思似的,觉得我们是不是过分地消费了昆德拉,或者过分高估了他?他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但实际上,他已经留在了我们早期的阅读路径,或者说文学写作的样态里,深深地影响到了一大批创作者。”

如今,当年“昆德拉热”的影响早已褪去,但鲁敏依然能记起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搭车游戏》中那对青年男女的对话;依然会把他的一些作品当成枕边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他的小说都比较好读,不是那种很严肃、很‘苦大仇深’的风格,而是处理得非常轻松、愉悦、有弹性,可以让你在度过了很疲劳的一天、乃至对文学写作有一点厌倦的情绪之后,还会感受到文学的美好。尽管你知道,这种美好和轻盈里面,一定有一个深层的内核,有他深沉的叹息。”

鲁敏说:“我觉得他这一生,有各种各样的波折、不足为外人道的经历,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留下的文学作品和论述令人耳熟能详,至今还被不停地引用,我从同行、晚辈的角度来看,觉得也算是无憾的一生。他用他留下的作品告诉我们,写作真的有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米兰·昆德拉与他的中国读者:从流浪到神隐,作品影响几代人
米兰·昆德拉去世:不愿被诺奖骚扰,只用作品说话
纪念丨马振聘谈米兰·昆德拉:擅长幽默与挖苦的现代作家
寻找昆德拉的另一面 | 米兰·昆德拉逝世
米兰·昆德拉曾让我们受尽烛照
告别米兰·昆德拉|面孔
世界读书日 《知识进化论》龙华开讲 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曾多次获诺奖提名
对话《金色河流》作者鲁敏:用非虚构和虚构,迂回地接近理解
米兰·昆德拉研究者高兴: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网址: 作家鲁敏谈昆德拉:曾掀起阅读热潮又遇冷,用轻盈包裹厚重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0609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