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原标题: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来源| 樊登读书

鲁稚的阳台 编辑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体验?

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过去了几个小时,感觉才几分钟;

在地铁上看书,读到精彩片断,不知不觉坐过了许多站;

参加马拉松,坚持一段后忽然呼吸顺畅了,步伐也变得轻盈。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愉悦的感受。

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教授,将这种感受称为心流体验。

心流,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爱默生说:“一个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起来。”

只有深入地认识自己,维持内心秩序的和谐稳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01

心流,源自于内心的秩序

前段时间,北大一段随机采访火了。

男子头发凌乱,左手拎着一袋馒头,右手提着一瓶水,说话含含糊糊。

这位朴素的小哥,竟然是人称“韦神”的数学天才。

他有着过人的天赋,每天醉心于数学研究至少12小时。

除了数学,他对外界的需求很少,每月生活费不超300,不用微信,不爱社交。

在旁人看来毫无乐趣“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却活得恣意自在。

韦乐奕在数学世界里找到内心的秩序感,在心流状态下,他享受数学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

心流,不仅带来快乐和幸福,还能让人成长。

要想获得心流,我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件事当中,让自己的内心秩序逐步趋于有序可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在经历焦虑。

大脑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要么回忆过去,要么担心未来。

米哈里在《心流》这本书中,把这种混乱无序、喧嚣躁动的状态称之为“精神熵”。

“精神熵”看似晦涩难懂,其实它指的是:

人的精神状态一旦缺乏管理与维护,就会自动自发地趋于混乱、涣散、无序。

就如同我们的房间几天没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变得不堪忍受。

玛格丽特·撒切尔曾经说过:

“成长的秘诀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管好自己内心的秩序,保持向上生长的状态,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扎根译坛80余载,翻译的中外古典文学作品摆满书架。

他翻译有个习惯,先手写一边原文,再翻译,最后再一字一句地敲进电脑存档。

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许老80年来,从未停歇过。

哪怕100岁高龄的他,也要争分夺秒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面对如此繁重的翻译工作,许老从不觉得苦,反而很快乐。

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并充分享受工作翻译带给他的快乐与满足。

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感,能否让自己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心流领域,沉浸其中。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长的渴望。

只要你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这种持续稳定的内心秩序,一定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心流,从而给我们的生命注入能量,提升生活质量。

02

心流,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知乎上,不少人也曾有过类似感受:

有人凭借静坐冥想,在一呼一吸之间重拾内心的平静;

有人选择为爱做饭,在一餐一饭中找到生活的滋味;

有人沉浸到一本书中,在一字一句间获得心灵的抚慰。

当你全神贯注于所做的事情,并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你就为自己构建了一次次心流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小确幸。

正如米哈里所说:

“对自我意识的掌控,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很多人追求的幸福和快乐,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生活的“控制感”。

处于心流中时,人们会因为自己全身心投入、所有的潜力都被激发出来,而感到有“掌控感”。

曾在微博看到一位博主,起初的她自卑、消极,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再加上和恋爱七年的男友分手,让她一度萌生了轻生的想法。

后来,为了走出低谷,她选择用跑步来缓解现状。

当她沉浸在运动中时,心里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充实和快乐。

能够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会让我们重获对生命的激情。

心流,让我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掌控着当下的每一次体验,从而塑造出有意义的人生。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里说:

“拥有控制感,对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人是唯一拥有掌控感的动物,掌控感的获得,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沉浸于当下所做的事情本身。

很多人焦虑的本源其实是生活的焦点太多,自己没有找到一个点沉下心来去做。

乔布斯说过:“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

1996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精简产品线。

大刀阔斧砍掉公司70%的项目,又砍掉了90%没有特色的产品,只留下四款产品。

四款产品之一的苹果的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深刻认识一个领域,让乔布斯把握住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勇于主动发起挑战。这是一种掌控感。

当人们持续专注于自己所爱的事,尤其这件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往往更容易产生心流。

当一个人进入心流体验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加深我们对目标的坚持,从而拥有更积极的心态。

03

心流,创造生活的幸福感

人到底在什么时候最幸福?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身心完全放空。

其实不然,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它很快会被无聊替代。

根据米哈里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一项难度与自身能力匹配的工作。

除了明确目标,还要建立即时反馈机制。

主动为自己构建“心流”的最优体验,从而提升人生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用心流来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是合适呢?

根据心流体验图,只有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技能相匹配时,我们才落在了心流体验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

一个人想要取得进步,就应该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苹果”。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有干劲和动力,更容易产生心流。

英国一位67岁的老奶奶退休后,便开始学习瑜珈。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从最基础的体式开始练习,力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熟练后,又开始挑战更难一点的体式,最后,慢慢过渡到高级体式,甚至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好的体式。

老奶奶在不断的练习中, 逐步挑战与自己的能力匹配的难度水平。现在102岁,成了英国国宝级瑜伽爱好者。

修炼一项技能时,刚开始设置的目标不宜过大,我们容易感到焦虑。

当目标太低,又会让我们丧失技能打磨技能的热情。

只有当目标与能力匹配,我们才能进入技能提升的快速通道。

其次,保持专注力是造就心流的关键。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从30岁开始做寿司。

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只专注于寿司这一种料理,精益求精。

不仅选用最好的食材,还特别关注食材的处理。

小野二郎日复一日的专注,把寿司做到极致。

造就心流的关键点,就是管理好我们的注意力。

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的干扰,也没有内心的焦躁,你就会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中。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不专注,也没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到头来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罗曼·罗兰说: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最后,建立及时回馈制度。

很多人喜欢读书,参加各种培训,但是却很少人会去做记录,做总结思考,并加以应用。

这种看似很勤奋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

所以,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来不是低水平的重复。

他们重视结果反馈,以结果为导向。

美国国父级人物富兰克林,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是一个罕见的人才。

能够做到持续高效成长,正在于富兰克林特别重视反馈和评价。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为了让自己拥有完善的人格,于是,他给自己制定“十三项修炼”,并严格执行。

同时,他还列出修炼时间表,将做的好的和不好的用不同的图标标出来。

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能给自己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英国作家欧文说过: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目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追求幸福。

而善用心流体验,就可以为自己构建一次次心流,从而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感。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内心丰富的安静 。

当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时,内心是井然有序的,即使外界再多干扰诱惑,我们也能微笑从容面对。

延伸阅读:

杨东平:一语道出孩子不幸福的原因

彭凯平:你这辈子最大的成功,是有能力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李康莉:幸福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听汪志广老师讲座有感

陈平:关于缔造学生幸福元素的思考

用好几个定律,成就幸福人生!

贺国卿:守望教育,守住幸福!

11张图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幸福的孩子!

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秩序”才知道
人到中年,才发现:决定你是否幸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价值感低,不是你的错
谢谢你的善,感化了我内心的恶。人性永远都有善与恶
在流动的叙事中重建内心秩序
真正的成熟,是内心强大
德语法学中的法感概念
不任性的灵魂:在废墟中重建内心的秩序

网址: 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1043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